上海“偷”“瓜经”
郑国富来自浙江衢州常山县,1998年跟着老乡离开家乡到上海,他承包了34亩瓜地,种栽“大路西瓜”(直接在地里种)。
一年下来,郑国富只赚了2万元,而隔壁种早春红玉的瓜农却赚了15万。原来大路瓜味淡价格便宜,批发价0.5元一斤,只能卖三四个月。大棚里种出的早春红玉就不同了,批发价1块钱一斤,收获期长,头年12月育苗,次年5月上市,年底11月中旬才下市,能卖七八个月。“为了学到种早春红玉的本事,我什么都肯做。”
但隔壁瓜农怎肯教他“拿手活”?郑国富想出很多办法,每天拉隔壁老板喝酒、聊天,套近乎。等稍微熟些,他又主动提出义务帮忙做农活。施肥、授粉、采瓜、挑瓜,这些苦活别人躲都来不及,唯独郑国富抢着做。晚上蚊虫叮咬,他却跑去守瓜棚,“只有晚上我才能仔细观察,瓜棚搭建的自动灌药设施和铺底保温方法。”
半年下来,他终于知道了早春红玉的种植秘诀:棚内温度要保持在15℃以上,上面用灯泡,下面用电热丝保温。瓜种则来自日本进口的一代原种幼苗,才能保证“早春红玉”的清甜口感。
带“早春红玉”进汉
技术学到了,上海的大棚瓜竞争却激烈起来了,1元多一斤的瓜跌到0.6元一斤,利润迅速降下来。2003年,一个相识的武汉人告诉郑国富,武汉还没有早春红玉,而且汉南农场有45000亩田地,土壤结构好,很适合种早春红玉。
“我早听说武汉夏天热,很符合早春红玉‘怕冷不怕热’的种植特性,再说温度越高,吃瓜的人也越多。”当年底,郑国富带着从日本进口的种子和种植技术来到汉南农场。
为了顺利租下紧俏的瓜地,郑国富决定给农场300元一亩的租金,比当时的地租高出一大截。郑国富的急切却引起了当地人的误会,“担心我抢了他们的地,而且我一下子将地租提到这么高,很多人担心以后也要多交租金。”
于是,郑国富成了当地不受欢迎的投资者,有一回,搭棚用的竹签刚送过来,就被别人烧掉了。
为缓和与本地农民的关系,先租的42亩地一开工,郑国富就从本地种棉花的农户(农闲时没活做)中招了几十个临时工,每天付给25元工资,这比当地农民临时工的普遍工资要高5元。接着,郑国富又把剩下的农户叫来谈心,“早春红玉瓜小味甜,价格高利润也高,市场前景好。以后你们要是觉得好,我就教你们技术,一起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