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乐第一村15亿巨资大变脸
打造中国最美最佳农家乐村,郫县农科村将成立景区管理局 不到10年的时间,农科村将成为全国最美、人居环境最佳的“农家乐村”!昨日,记者从郫县有关方面了解到,中国农家乐旅游发源地郫县友爱镇农科村目前正在进行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大变脸”,15亿巨资的投入将使它在越来越激烈的农家乐经济竞争中再度处于“领跑者”的有利位置。为此,郫县正在成立一个专门的景区管理委员会对它的发展进行专门管理。
农科村·过去
首创农家乐曾经也辉煌 距成都市约20公里的农科村,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这儿一批花草栽培户就首开全国先河,开办起了“农家乐”,掘取了乡村旅游经济的“第一桶金”。20多年来,随着农家乐规模的不断扩大,原先一个个单个松散、零星的农家乐早已变成了一个整体的“农家乐村”,成为全国农家乐的发源地,也是全国最早、最为有名的“农家乐村”,而早期开农家乐的农民大多也有了上百万、或千万的身家。 目前,农科村幅员面积2.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400余亩,11个社,686户2310人,花卉种植面积达2300余亩。全村共有农家乐100余户,日接待能力1万余人次。全村人均收入2万余元,其中核心区人均收入4万余元,旅游接待收入与花卉草木销售收入之比为4:6。
农科村·现在 农家乐发源地面临挑战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郫县友爱镇农科村首创的农村新型经济发展模式效益凸现后,一时间,龙泉驿区、双流县、锦江区等成都周边地区争相仿效。全国各地,也来了不少“取经者”,“农家乐风潮”一下在全国不少地区掀起了波澜。农家乐经济经过20多年的发展,现今,仅成都地区就有不少片区名声响亮。如龙泉驿区的“万亩观光果园”、“龙泉山桃花故里”、锦江区三圣乡的红砂村、幸福梅林等片区。 农家乐经济“群雄四起”时,郫县友爱镇农科村因在硬、软件环境上没有跟上发展,生意开始有所回落,慢慢被一些后起的农家乐片区跟进、超越。好在,意识到不足后,郫县、友爱镇政府及时对农科村进行了调研,组织了农家乐经营者总结发展中的经验教训,请来了专家提“金点子”,寻找农科村“农家乐经济”发展的创新方式和新的发展动力。
农科村·未来 成立景区管理局求创新 昨日,记者从郫县友爱镇政府了解到,为了让农科村谋求更大的发展,现在从县上到镇上,都在采取有力措施让它“大变脸”,探索一条更好的发展之路。一、扩大它的内外延伸空间。去年底,友爱镇祝善村、与农科村进行了拆村并组,组建了新的农科村,使它的面积在原有600亩的基础上,增加到了2900多亩;外延增大了,内部也在扩伸。农科村核心区域原有100多家农家乐,但一到淡季,经营户就降为40多户。为此,有关方面采取了种种措施,将旺季延长,让更多的经营户营业时间延伸。 二、让新旧“农科村”经营上互补。以扬雄路为界,一边是农科旧村,针对大众的消费者,收费不高。一边是农科新村,发展乡村酒店,提升档次,针对一些消费较高的游人。这两种经营方式错位经营,形成服务方式上的互补。 三、提升“农科村”的品位。这需要大力引进外资,开发旅游产品,挖掘古蜀文化,来提高农科村的形象。 四、硬软件上下苦功。2003年以来,有关方面投资了1000多万元对农科村主干道、东环路、斗渠路等9公里多乡村公路进行了翻修,将它变成了乡村的“一级公路”。此外,景区的农家乐也各搞装修与大型绿化,美景越变越多,环境越来越好。在环卫、服务态度、人员管理上,镇上也组织各农家乐老板、员工进行了培训,使服务质量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今年7月,农科村将成立一个景区管理局。届时,农科村不再由友爱镇进行管理,而由管理局进行专门的管理。据称,这一做法将使农科村的发展走上科学的“快车道”。
成都人周永益一年赚了90万 “我们的生意还可以嘛!”益心园老板张富君脸上挂满了微笑。这位家住茶店子的大婶是97年和丈夫周永益来这里游玩时相中了这块宝地。雷厉风行的周永益说干就干,当年3月一下子租了5亩农地投资二十多万元办起了益心园农家乐。建筑面积达400多个平方米,后来随着游客量的增加又不断扩大规模,前前后后累计投资60多万元,建筑面积高达1300个平方米。98年日均接待游客二三百人,年创利高达90多万元。 这之后,除了2000年整修道路生意有一定影响外,其它年份收益都还不错。“我们要在观念上、菜品上、服务上质量上很下工夫,在特色上做文章。”张富君说起未来发展,眼里满是自信。
成都至农科村将开“旅游专线” 在友爱镇农科村口子上,记者见到了一个占地数十亩的车站正在施工。据了解,这个车站即将完工,届时,它将成为成都到农科村之间的“旅游专线”车站,可停放十数辆大客车。 农科村的“大变脸”,旅游线路的专门开通,使得小镇的人们对镇上大力发展旅游经济的潜力十分看好,不少人已在车站周边打探铺面租金,想抢占一个口岸赚取商机。
□见证 农科村“第一人”身家1000万 “如果不是党的政策好,也不会有我的今天!”昨日下午,在郫县友爱镇农科村徐家大院里,记者见到了院主57岁的徐纪元。作为农科村发展农家乐的第一人,也可以说是全中国发展农家乐的第一人,徐纪元见证了中国农家乐发源地农科村发展的艰辛历程,如今,身家上1000万的他,在与记者闲聊时,不时感慨自己是改革开放的受益人。说及农科村的现状,他希望农科村的这次“大变脸”能让它再次腾飞…… 记:你是什么时候开始搞农家乐的,当时本钱是多少? 徐:应该是1983年吧。这之前,我们一家人主要是种地谋生,1983年初,我见不少地方需要花草搞绿化,就卖掉家中的两头猪,投入了160元钱在地里栽培了3亩花木,做起了花木生意。1986年,赚了一笔钱后,就拆掉家中茅屋,建了10多间小青瓦房。政府宣传我致富的新途径后,不少人来参观取经。有一次,一群外地游客来看了后,就说我这好,要组织人来耍一下,给点茶饭辛苦费,那次我赚了点钱。这之后,类似接待多了,我才知道这里面有商机。只不过,当时没意识到这种经营方式为“农家乐”。 记:农家乐发展顺利吗?有些什么酸甜苦辣? 徐:我当时的农家乐,一半是靠接待游人,一半是靠在外进行草木苗圃交易,赚些栽培与差价钱。园里栽的桂花、铁梗海棠等花苗,都是我去雅安深山采摘的。有了一点本钱后,一些用来扩大苗圃,一些用来经营农家乐。最初,这种经营方式不流行,大家手里钱也紧,生意不是很好。有了3000元钱后,老婆曾劝我够了,不用再做了。我没同意,将仅有的3000元收益拿去进茶花、罗汉松树苗去了,扩大两亩园子。因为手头紧,有一年,我们过年买肉的钱都没有。 记:哪你是如何克服困难,发展到今天这个规模的呢? 徐:1985年至1988年,那是我的艰难创业期。我的苗圃扩展到了郫县至花园镇的路边,我一人管不下来,家里人就全家总动员。出钱的出钱,出力的出力,还四处联系生意拉客。这几年过后,我的生意开始步入良性循环。农家乐名气越来越大,苗圃生意也越做越广,我还时常到省外谈生意。现今,除了这个农家大院,我还有180多亩苗圃,资产有1000多万元。 记:作为见证人,你认为农科村的发展走过了一条什么之路。它今后将如何发展? 徐:我首开农家乐后,第二年,我的妹妹、村上的支书也相继办了起来。这之后,农家乐数量就直线上升,形成了一定规模。但发展之路比较曲折,生意秋时,我差点把苗圃与农家乐“转”出去,但交易被人撬了。被逼之下,我只好狠心发展,结果“坏事变好事”。应该说,我们这的农家乐能有今天都不容易。现在的农家乐竞争激烈,我们的也不例外。农科村要继续“火”下去,需要在硬、软件上大投入。硬件上,我们就投入180万搞了一次大装修。软件上,我们家是典型的家族管理,这有不少弊端,以后肯定要引进高素养的管理人才。 记:农科村要“大变脸”,成立专门的管理局,你如何看待? 徐:农科村能成为一个全国叫得响的“品牌”,说实在的,这要感谢政府给我们办了许多实事。一是指导。二是他们宣传得力。三是在办证、税收等方面给予了许多方便,还多次维修乡间路。现在成立专门的管理局,专事专办,肯定会加快这的发展。
□寻招 农科村期待“金点子” “这是我们投资1000万新修的村道!”“这条道上的三家农家乐今年都搞了装修!”“这是我们新引进的乡村大酒店在施工”……昨日下午,友爱镇党委副书记蔡能贵带记者游览农科村时,对农科院的景点、线路、变化都如数家珍。他告诉记者,农科村不仅是友爱镇的一张耀眼的名片,也是郫县一张增辉的名片。它的再次腾飞,离不开“科学决策”。 作为新的农村经济发展模式,农科村成功的接待了各国领导和代表团。现在,为了加快农科村的发展,就需要各方献计献策“抛砖引玉”,让有关方面做出“科学决策”,使它发展走上“腾飞之路”。为此,友爱镇政府欢迎社会各界拨镇旅游办电话(87935999)提供“金点子”,一旦采用,将予以感谢。 早报记者李晓波孟梅摄影华小峰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