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多月前,美国著名风险投资商红杉正式对外宣布,它向庞升东的网站51.com首期投资400万美元已经正式到位。几乎是紧跟其后,和讯联合汉能等9家国际顶级专业投行和风险投资商举办的“高科技·新媒体”创投大赛热闹开场,为更多的草根提供了直接对话国际风投的机会。
与红杉放下“投资不会超过硅谷40英里半径”的傲慢身段,跨越大洋“委身”于网络草根的意愿相一致,在过去的数月中,一向只围着本土企业转的美国风险投资家们,基本都到中国做了实地考察。
“或直接在中国设立投资机构,或投资那些早已进入中国且业绩不错的风投机构。”是这帮国际风投大腕们得出的最后结论。同样,在2006年第一季度结束后,我们看到了可以印证该结论的资料数据:一季度,风险投资在中国的投入额已达3.34亿美元,相当于去年同期金额的两倍多。
而在此次“高科技·新媒体”创投大赛敞开的大门前,中国的创业者们拥有了更多的期待。
风投扩容创业大门
2005年,国内风投迎来“第二春”。
10月,一纸“75号文”迅速将堵住风投退出通道的“11号文”和“29号文”清出历史舞台,为海外风投身上的政策禁锢“松绑”。
11月中,被称为中国第一部“创投法”的《创业投资管理暂行办法》正式出台,则以“成人礼”般的非凡意义,标志着中国创业投资企业首次拥有了政策层面的支持。中国创业者们可能获得投资的机会由此大大增加。
以上国内风投业两大重要政策出台引起的最迅捷反应是,同年底,红杉宣布进入中国,扬起国内风险投资走向新阶段的代表性旗帜,与其几乎同步迈入中国的,还有DCM、Accel等国际主流风投。
数据显示,2005年风投专项针对中国市场的资金募集金额达到40亿美元之多。按照风投在世界各国所投下的金额,中国市场在2005年的表现仅次于美国和以色列,排名世界第三。
“目前中国的风险投资非常热,针对风投公司纷纷寻找理想项目的积极态势,大家开玩笑说:投钱者比等钱者还要多,整个反过来了。但其实这只是一面。由于中国风险投资系统还非常年轻,风投商和创业者之间缺少有效的信息沟通渠道,创业者守着好项目却找不到钱的例子也比比皆是。” 汉能投资公司总裁陈宏认为,风投已经扩容了创业的大门,而搭建一座通往风投商的桥梁,成为中国创业者能否圆梦的关键一步。
陈宏的这段分析,恰好向我们解释了此次“高科技·新媒体”创投大赛如此火爆的原因。开赛仅十多天,200余份商业计划书纷至沓来,甚至已经有上海交大的MBA特意组队参赛。7月6日,从这些参赛个人和团队中精选出来的数十名选手,从全国各地纷纷赶到和讯、汉能联合举办的“VC见面会”会场,在投资专家与选手的热烈互动中,此次创投大赛的氛围被不断升温。
Web2.0时代:新筹码吸引风投
根据相关统计,2005年这块巨大的风投蛋糕,最大的一块被广义IT产业吞下。在最热门的互联网行业里,个案投资均额达到了432万美元。其中,搜索引擎、手机游戏、无线音乐、BLOG、网络游戏、移动支付等Web2.0衍生的新兴网络业务,更是成为风投看好和追捧的热点。据保守估计,一年来投向Web2.0网站的风险资本也已达数亿美元。而与此同时,国内外顶级风投名下的巨额热钱,还在随时窥视、搜索和跟踪那些最新出炉的Web2.0项目。
“中国的高科技市场是很大的,包括Web2.0在内高科技数字媒体有着很广阔的市场空间。”作为国内首推Web2.0的网站和此次创投大赛的主办方之一,和讯科技公司副总经理马小平认为,围绕“高科技·新媒体”发掘创新点,有利于创业者增加吸引风投的筹码。
值得关注的是,连这次创投大赛的进行都完全依托于和讯网的Web2.0平台。在特别开辟的“创业基地”里,所有具备创业意向者,均可自由进行创业交流。“我们的大赛及评选过程本身,就可以视作对创业者的一次教育过程。比如,我们会邀请VC专家来指导创业者如何构建商业计划书,怎么样去打动风险投资商等。” 马小平介绍,这种交流渠道的设置,是为了避免以往创业大赛主要依托电视,评委关起门来评方案的弊端。
草根突围的良机
庞升东的成功引资,无疑让草根创业者看到了一线曙光。而在和讯网“草根精神”的渗透下,此次“高科技·新媒体”创投大赛,同样也为众多草根创业者带来了突围的良机。
“很多年轻人有创业的激情,但是他们不知道怎么样把自己秀出去,怎么样拿到钱。在我们的牵线搭桥下,让创业者和风险投资商获取双赢,正是我们此次大赛的意义所在。”马小平和陈宏强调,和讯和汉能之所以会联合举办这样的大赛,一是希望能发现、培养中国新一代的创业人才;二是希望通过大赛造就的环境,推动Web2.0等新兴高科技媒体行业的发展。
事实上,在决赛结果揭幕之前,这些参赛者是否能最终拿到风险投资,都将是一个未解的问号。而这次参赛经历对于中国创业者们的教育意义,也许远比那个问号背后的答案更有分量。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