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电视
目前,手机电视已被认为是继电视、广播、报纸和互联网之后的第 5 种媒体形式。
诺基亚亚太区多媒体业务董事 Jawahar Kanjilal 这样阐释手机电视的 3 大特点:一是时刻相伴左右;二是个人化;三是互动。据诺基亚在芬兰、新加坡的经验显示,手机电视比传统电视更优胜的地方,是能无限延长高峰收视时间。让消费者选择喜欢的节目,完全可以做到“个人化”并随时随地观看现场直播。譬如说美国 NBA 播放时间多为本地时间早上上班时间,在巴士和地铁里,用户可以通过手机电视收看现场直播。
不得不面对的三道关口
“手机电视并不是一个新的产品,但却是一个新的产业。”诺基亚大中国区多媒体业务部销售和渠道发展副总裁黄伽卫的话精当地描述了手机电视目前的状态。事实上,早在2004年,国内运营商就开始涉足手机电视类业务。
但并非所有人都对手机电视这玩意儿充满乐观情绪,毕竟还有着诸多难题没有得到解决,能否顺利收看电视节目实在令人生疑。因此中国目前2.5G技术条件下所谓的电视节目很有可能变得像放幻灯片那样,速度慢得让人无法忍受,手机的电池也支持不了观众收看一场时间不算很长的足球比赛,更别提至少要花上5000元去买一部手机了,这些因素都使消费者不仅要问自己,只为了看乏味的肥皂剧与水平糟糕的中国足球这是否真的值得?但不可否认的是,从2004年手机电视的出现到2006年,这两年间已发生很多变化,这足令我们对2008年手机电视的全面商用充满信心。
1 技术与硬件关
手机贵与速度慢都是问题
2004年:手机电视的平均价格都在5000元以上,部分产品甚至超过了8000元。这种价位决定了电视手机当时只能是供少数人享用的奢侈品。而播放效果差,时有“马赛克”出现也是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2006年:用3G门户网CEO邓裕强的话来讲,流媒体手机电视可以用任何一部智能手机接收,而现在市面上各大品牌智能手机多如牛毛,最便宜的只要2000元左右。“多数人不用换手机,就可以收看。”而涉及的品牌,索爱、诺基亚、摩托罗拉等品牌都有。这种流媒体的技术使用现有的移动通讯网络,但与即将推广的数字广播(DMB)手机电视技术上并不相同。DMB技术的手机电视需要特殊的手机终端才能收看,价格要5000元。
不过目前在2.5G通讯网络下的手机电视最受诟病的,仍是观看效果,根据记者的亲身体验,“东方梦视界”仍然时有丢帧的现象,而3G门户网的“GGTV”号称流畅度达到现有网络下最快的“12帧/秒”,但这与目前普通电视每秒24帧相比仍然有比较明显的差距。
邓裕强对此则有信心,“12帧是在现有的2.5G网络下实现的,若用即将登场的3G网络,肯定能达到普通电视的流畅度。”信产部电信研究院高级咨询师范玉钟也认为,虽然目前加强型GPRS网上可以看视频,但 “GPRS网络负担不起太多用户同时观看”,他认为这一点到2008年奥运会的时候可以改变,因为3G加强版HSPDA高带宽足以使用户体验得到大幅提升。
另一个制约手机电视的因素是电池,无论是流媒体还是DMB,电池续航时间都是一道槛。以目前市面上的主流智能手机为例,在正常通话下普遍的待机时间不过两天,而观看电视的耗电量比通话要大得多。手机既要轻薄,又要考虑续航能力,这是硬件厂商亟待解决的环节。
2 价格关
大家最敏感的还是价格
2004年:舆论普遍认为,由于流媒体手机电视通过移动网络传输,所以长时间看视频的话,流量费用是普通用户不能接受的
2006年:移动一位内部人士向记者打了一个比方,刚开始手机上网业务时也有人质疑收费能否被接收,而后来包月业务的推出仍然吸引了大量的用户。“他只要对这个感兴趣,就不会因为要收钱而止步。”
记者随机打电话询问了三位25岁至30岁之间的公司职员,他们一致认为,年轻人在手机上看电视还是有需求的。“特别在等车或者无聊的时候,起码能看到图像,比听广播和MP3强多了。”一位受访者说。当然,手机电视最敏感的因素是价格,这位受访者表示,目前30元的包月价可以接受,“如果用流量来计算价格,那谁也舍不得。”
3 内容关
笑傲江湖还得看内容
2004年:相关节目源还比较少
2006年:离2008还有两年,但任何一个移动的用户,已经可以用手机登录移动的“东方梦视界”,这里有大量关于“好男儿”和“我型我秀”的节目;而国内最大的手机WAP站点3G门户网也正式推出了手机电视的客户端,拥有智能手机的人可免费观看9个台的节目。
奥运会手机电视的内容分配,将采用怎样一种形式,目前还是一个未知数;不过今年世界杯,球迷通过简单的设置和相关业务申请就可以随时随地收看世界杯的精彩节目和比赛实况。
信产部电信研究院高级咨询师范玉钟指出,未来3G业务主要靠内容来推动。如借用世界杯或者奥运会的时机,用户的体验率会更高,很多用户可能因为世界杯期间的内容驱动,就去体验了手机电视。不管是世界杯还是奥运会,不管未来哪项新技术能够笑傲江湖,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各种技术的代表厂商都不会错过4年才一遇的机会,集中火力去推广用户在平时不愿意尝试的一些新业务。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