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出处: 政经 作者: 杨雪婷文 赵振超/制表
商报讯 (记者 杨雪婷) “十五”期间,北京私营企业投资者人数增速位居全国首位,年均高达127%,私营企业雇工人数增长也居全国首位,达到95.8%。这是由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主持编创的2006年民营经济蓝皮书《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报告NO.3(2005-2006)》(以下简称蓝皮书)中透露的两组数字。
蓝皮书指出,“十五”期间,我国私营企业投资者人数快速增长,年均增长速度22.9%,其中北京增长速度最快,年均达127%;全国私营企业雇工人数从2000年的2011万人增长到2005年的4714万人,年均增长18.6%。其中也是北京增长最快,年均增长达95.8%,蓝皮书预计,随着今年北京市的“非公36条”出台,北京市民营经济在“十一五”期间有更大发展,同时还建议北京市发展民营经济,还应通过制定“十一五”期间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专项规划,以引导民营经济更好地发展。

全国工商联研究室主任陈永杰:
“个体户缩水810万”之说纯属误读
商报讯 (记者 杨雪婷) 昨天,全国工商联研究室主任陈永杰在社科文献出版社新书——《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报告》出版的新闻发布会上,对“6年间中国个体户缩水810万户”的说法做了一个澄清,他认为这是对统计数据的一个误读。
前不久,国家工商总局发布了一组数据,称1999年我国实有个体工商户3160万户,到了2004年,这一数字下降为2350万户,6年间净“缩水”810万户。这一消息引起了轩然大波,一些专家指出这与垄断阻碍公平创富有关。
“上世纪90年代末期,工商局的统计更为严格,过去只登记‘生’,不登记‘死’,现在都要登记,这种登记的变化造成了数据上的波动。”陈永杰表示,上述说法是工商局的一位负责人在一次会议上透露的。
陈永杰还举例道,统计局国家经济普查的数据显示,2004年全国个体工商户是3900万户,比国家工商局的数据多了1000多万户,登记注册的2100万户,比国家工商局的要稍微少一些,但大体相当,这表明很多个体工商户虽然没有在工商局登记,但仍从事个体经营。
除了对个体工商户的统计两个部门不一致外,对个体工商从业人员的统计,两个部门统计的数字也不尽一致,工商局的统计数字是目前个体工商业从业人员4000万-5000万人,国家统计局报出的数字是9000多万人,两者相差一倍。
“所以需要这两个部门的统计数字有一致意见,我们才能做出研究和评价。”陈永杰最后说。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