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个体户“缩水”说明了什么? 国家工商总局的数据表明,1999年我国实有个体工商户3160万户,到了2004年,这一数字下降为2350万户,6年间净“缩水”810万户,平均每年减少135万户。在政府有关部门监管加强的同时,我国个体户却面临一场“缩水”危机。
个体户是市场经济的一个体温表
严格的登记制度、繁琐的审批程序、沉重的税费负担,加之各种“创业服务”的缺失,让众多个体户的创业活力遭遇“制度性冷漠”,公众创业热情不再,创富激情消弭,“个体户”的“缩水”危机几成必然。个体工商户是市场经济不可缺少的经济单元,而面对就业日趋艰难的现实,个体工商户更是维系社会稳定与民生的基础。个体户的生存状况,反映着市场监管的成熟度,也反映着税费负担、创业服务和环境的状况。假如我们把个体户称为市场经济的一个体温表的话,那么,个体户手中政府收费的发票数量,就是这个体温表的红色水银线。我们希望这个红色水银线保持在正常的水平上,也希望市场经济的体温表能够正常工作。(北京编辑)
“制度性冷漠”不应是服务型政府的选择
在一些市场经济国家,自由职业者和非登记企业大量存在,他们只要依法经营、依法纳税即可,不再向政府部门缴纳其他费用。因此,面对810万户个体户的消弭,面对“制度性冷漠”的语境,面对个体工商经营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和扩大就业的重要方式的事实,我们的政府部门要实现一次与自己“作战”的制度转身,向不收费政府过渡,这应是保证所有纳税人权利的有为抉择。(新疆职员)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