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与“框”之争
继google公司提出“云计算”之后,百度公司作为中国本土企业,提出了“框计算”这一概念,欲与其分庭抗礼。
据百度公司董事长兼CEO李彦宏介绍,“框计算”旨在为用户提供基于互联网的一站式服务,是一种最简单可依赖的互联网需求交互模式,用户只要在框中输入服务需求,系统就能明确识别这种需求,并将该需求分配给最优的应用或内容资源提供商处理,最终返回给用户相匹配的结果。
对于普通用户来讲,人们基于互联网的所有应用需求只需输入“框”中就可以直接得到满足。例如,最早人们在百度“框”只能检索互联网上的网页信息,但现在,词典、计算器、日历、地图、列车时刻查询等简单应用已能通过百度框直接运行,视频、杀毒、游戏、购物、理财等互联网应用在未来也将逐步被“框”直接启动后提供给用户。
实际上,“框计算” 强调前端用户需求的研究和响应,为用户提供一站式的互联网服务;而云计算强调后台资源的整合,为客户提供低成本的IT基础设施的配置。
据资深网络策划人温浩溟先生指出,百度公司“框计算”与其着力研发的“阿拉丁计划”是百度公司自主创新体系的重要标志,百度公司从此告别与google公司亦步亦趋的跟随者身份,开始以自主创新的姿态与google分庭抗礼。总体而言,“云计算”和“框计算”都言之成理,自成一派。
与虚拟化的融合
虚拟化正在重组IT产业,与此同时,它也正在支撑起云计算。有人认为,如果把云计算单纯理解虚拟化,其实也并为过,因为没有虚拟化的云计算,是不可能实现按需计算的目标的。云计算使得应用软件脱离已经成为一种可能。如现在Amazon公司所提供的Web服务就是基于大规模云为基础的虚拟化应用。
据IDC预测,虚拟化的市场规模会从2005年的5.6亿美元成长为2009年的27亿美元。另据Gartner预测,一直到2012年,虚拟化都将成为改变IT架构和运营的最重要的力量。毫无疑问,数据中心虚拟化仍然会成为第一市场,其中应用虚拟化、存储虚拟化、I/O虚拟化以及最终用户的虚拟化,称之为端点虚拟化都将成为竞争的焦点。
2009年在美国纽约举行的“第五届虚拟化会议暨博览会”上,有专家认为,面向私人或者企业的云计算,将会率先发展起来。与面向公众的云计算相比,企业云计算在可信性、安全性等棘手的问题上,更容易得到解决。从技术发展上看,随着虚拟化技术的成熟,以及企业集中计算模式的普遍采用,通过一个集中的数据中心面向企业以及分支机构,提供适应业务发展变化的信息化支撑系统,其时机已经成熟。
资料图片
未来:一个时代的到来
云计算将在未来几年进入蓬勃发展期。根据IDC最新数据显示,云计算服务将在2013年达到整体IT消费的10%,年收益高达442亿美元。在5年内,云计算服务的增长态势将十分强劲,平均年增幅达26%,是传统IT行业增长速度的6倍。
同时,IDC预测未来四年中国云计算将产生1.1万亿元的市场。云计算将在未来15到20年内成为影响整个IT行业的关键性技术。从2011年到2012年云计算在技术领域的净增长率将达到25%,从2012年到2013年实现净增长30%。目前增长缓慢的原因是由于云计算还处在早期的推广阶段,一旦超越了这个阶段,云计算将实现飞速增长。
因此,没有人能够准确预期云计算将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巨大变化,但随着这一运动的不断推进,不管是作为消费者,还是商业人士,都可以感受到云计算带来的巨大变化。首先,对中小企业和创业者来说,云计算意味着巨大的商业机遇,他们可以借助云计算在更高的层面上和大企业竞争。其次,从某种意义上说,云计算意味着硬件之死。至少,那些对计算需求量越来越大的中小企业,不再试图去买价格高昂的硬件,而是从云计算供应商那里租用计算能力,节省下来的时间和经济进行更多的业务创新。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