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管理层怎么理解,至少在消费者来看,这两种服务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因而,他们间的直接竞争不可避免。
Instagram刚上线的时候,Twitter的主席就在自己的Twitter上,向超过100万的粉丝介绍了Instagram。又过了不久,苹果App Store便将Instagram作为店里的“一日特色应用”来推荐。此外,Instagram还拉来了名人。例如,说唱歌手 Snoop Dogg就成为其使用者,并上传了自己的许多照片,吸引了不少追随者。
这些接二连三的策略让Picplz承受了很大的压力——虽然,Picplz更早出现,也比Instagram支持更多的操作系统,但下载量和用户量却落后于Instagram。据介绍,在2011年1月,Instagram的下载量达到100万,而Picplz只有20万。一位用户在体验完两个社区后做出结论:在Instagram社区照片评论数量平均是Picplz社区的两倍。
Picplz也承认这一差距。该服务提供商混合媒体实验室CEO 道尔顿·考德威尔(Dalton Caldwell)说,他们会很快追上Instagram。为此,混合媒体实验室近期为Picplz添加了照片特效功能,重新设计了用户界面,并改善了照片上传速度。
此外,它俩还争相开放API,时间相差不超过几个小时。这也足见两者竞争的激烈程度。
两家在相互攀比的时候,当然不会对Path放松警惕,虽然Path在模式上与它们有较大的差异。
开放还是封闭
在三项服务中,Path是最迟上线的。去年11月,Path推出了其iPhone版本的应用。它并未如Picplz和Instagram那样开放——可以与其他网站分享照片,而是一开始就定位于“私密的社交网络”。比如,Path规定用户最多只能设置50个亲密无间的好友;在Path平台中,用户不能进行评论,也不能将照片分享到Facebook等网站上,甚至不能进行通用用户搜索(用户必须知道另一个用户的邮件地址和手机号码才能添加他为好友)。
莫林表达了他这样做的理由:“我们希望实现缓慢的有机增长,而不是病毒式的扩张。我们希望将Path打造成为一个30年的品牌。”
虽然一些专家看好这一模式,认为“大部分人只会愿意与亲密的好友分享自己的生活照片。”不过这种封闭性还是遭到很多用户的抱怨。
一位用户就表示,当你想让好友加入到这个网络中时,却无法方便地通过邮件或其他途径通知到他。另一位用户也指出,在注册的时候需要填写自己的手机号等私密信息,这会让用户因为担心隐私问题而不愿注册,而且该服务的一些使用条款表示私人信息可能会被用于广告营销,这怎么能不令人担心呢。
或许正因如此,Path的用户量也远低于比它早一个月上线的Instagram:到今年2月,Instagram每天有29万张的照片被上传,而Path上传照片总量只有200万张。
面对这种差距,Path也在不断改善其功能。近日,Path宣布,用户可以以电子邮件的方式向好友发送“照片瞬间”,同时,莫林还表示,不排除未来会推出将照片直接发送到其他社交网站的功能。
毫无疑问,虽然模式和定位上有差异,但是这三项服务间的用户争夺战已然打响。不仅如此,他们还面临着传统信息分享网站的竞争,毕竟他们提供的服务十分单一,完全可以作为一个模块嵌入到其他网站中。比如,一些业界专家就指出,Twitter可能会推出自有的照片存储工具,使用户更方便地分享照片,这一工具将降低用户对Instagram服务的需求。因而,这种新模式能走多远,尚难定论。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