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与商业的平衡
奢侈品艺术性的特质也解释了为何奢侈品牌对其顶级设计师的尊崇。但也不可否认的是,设计师对艺术理念的追求与奢侈品牌的商业运作目标有着背离之处。既融合艺术又符合客户的需求,这对奢侈品牌的设计师和管理层都提出了挑战。
“设计师如果只考虑美学的角度,而忽视产品的商品属性,那么设计出的产品很可能是不接地气的,如果长时间都无法盈利那么是不能够支撑品牌发展的。”上述业内人士表示。
如何让艺术商品化?奢侈品牌如何兼容顶级设计师与商业目标?某奢侈品牌全球运营官曾告诉本报记者:“我们不干预顶级设计师的任何设计,是有一些忠实客户是冲着设计师的作品而来的。但对于市场的大部分客户,我们的管理团队会把控品牌的产品适合不同市场的需求,例如我们会把控不同的颜色、款式在不同市场的推出。”
如今许多奢侈品牌也都采取一些折中的办法,品牌的首席设计师通常会举办一场完全遵从其个人艺术理念的秀,这对于市场是个风向标;但同时品牌也会面向客户、买手推出另一场秀。此时高级定制便通常成了顶级设计师表达其设计理念的部分。
在形成核心商品的同时,围绕核心奢侈品延伸产品线也是如今许多奢侈品牌商业化运作的常用手段。而Christian Lacroix也败在了这一点上。业内专家分析:“很多消费者不一定能消费得起核心产品,此时延长自己的产品线建立梯度吸引不同的消费者,便容易形成规模。”
香水、配饰的经济效益可不容小觑。要知道被全球赞誉为最有创造力的Jean Paul Gaultier,其经济依靠是以他命名的香水的版税。
但随着越来越多奢侈品牌的全球化运作,如何不让奢侈品牌过度商业化也成为奢侈品牌管理层要权衡考量的重要问题。一味地以消费者需求为出发点,大规模走量的时候,奢侈品牌如果不能刹住,尽管业绩特别好,但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和定位也会逐渐下降,进而在市场中失去话语权和定价权。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