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因素也导致中关村示范区创业孵化机构的聚集。”宣鸿介绍,截至2011年年底,中关村示范区拥有各类创业孵化机构100多家,孵化面积超过320万平方米,累计入孵企业1.2万家,累计毕业企业7000家,当年在孵企业超过5000家,当年新入孵企业超过1000家。中关村示范区创业孵化机构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
据了解,中关村示范区创业孵化机构的发展大致经历了3个阶段:1988-1999年为第一阶段,以政府为主,拓展空间建立大型孵化器的探索发展阶段。1999-2009年为第二阶段,以政府培育扶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推进孵化器专业化建设为特征。第三阶段从建设中关村示范区开始,以政府为引导,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聚集创新资源,提高孵化效率,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孵化体系,中关村示范区创新服务新的业态初步形成。目前,中关村示范区36家主要创业孵化机构吸引了中关村37%的博士、23%以上的硕士。累计培育上市公司54家,占中关村示范区上市公司总数的26%。
“在全球同步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大背景下,如何建立高效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如何营造良好的创业创新环境,如何发现培育早期的创业项目和创业团队,这是值得永恒探索的课题。”宣鸿表示,面对新形势,中关村示范区要不断加强国际合作,加强与全球资源共享,学习借鉴国际成功的经验,探索和实践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最佳途径。
创新孵化模式永无止境
“可以说,孵化器是社会分工越发细致的必然结果。我相信未来将会有更多创业孵化新模式涌现。”车库咖啡创始人苏菂表示。
通过不断创新孵化服务模式,为创业者提供更加细致体贴的服务,成为新型孵化器的不懈追求。苏菂透露,车库咖啡经过近一年的运营,最近又推出了第二项服务产品:虚拟孵化服务。车库咖啡向创业团队收取小额的服务费用,组织专业团队提供打包创业服务。车库咖啡与30多个企业合作,为创业者提供价值几十万元的创业服务,从而降低创业者的初期成本。
起点创业营是由投资人查立于去年12月创办的创业孵化机构,面积1万多平方米,同时还设立了一个平行的创业投资基金,首期规模2亿元。
查立介绍,起点创业营集风险投资、创业设施、训练体系、交流平台为一体,致力发现和锻造优秀初创团队。“我们称之为‘起点创业营’,是因为我们相信创业团队无法从温室里培养出来,需要经历实战的磨练才有可能生存,所以它更像一个兵营”。
美国橡子园基金合伙人朱伟人认为:“孵化器是新模式还是旧模式并不重要,关键在于这一模式是否合乎当时的机制。在这十几年里我感觉到,任何领域都要学会敏捷地应对变革。我很开心看到中国这些年的进步和发展。”
华山资本创始合伙人、董事总经理陈大同则表达了自己对中国创业者的期待:“下一个乔布斯将在哪里出现?我个人的答案是,我不知道。但我可以肯定的是,不是在美国,就是在中国!”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