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能源与环境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能源生产和消费国。
2011年中国原油产量为407.3万桶/天,占世界总量的5.5%,列世界第四。净进口原油507.1万桶/天,进口依赖度为55%。2011年中国天然气产量为1031亿立方米,占世界总量的3.3%,列世界第七。净进口天然气282亿立方米,进口依赖度为21%。2011年中国煤炭产量为38.29亿吨,占世界总量的48%,列世界第一。
中国化石能源占全部能源消费量的92%,高于世界平均水平11个百分点。中国每消耗一公斤标准油排放二氧化碳3.4公斤,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每消耗一公斤标准油产出GDP为2.9美元,远低于发达国家和世界平均水平。
数据解读:中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能源消费和生产国。中国石油、天然气对进口的依赖度较高,煤炭已由净出口转为净进口。中国化石能源占比较高,单位能源产生的碳排放量高于世界平均水平。高耗能产业规模较大,单位能源的GDP产出与发达国家差距明显。
七、科研与教育
2011年中国科研经费投入1022亿美元,列世界第三。占GDP比重为1.4%,明显低于日韩、北欧各国等发达国家。
中国知识经济指数(KEI)排名十分落后,2012年为4.37,列世界第84位。
2011年中国财政对教育的投入为2552亿美元,列世界第二。占GDP比重为3.5%,低于世界主要国家水平。
2010年中国15岁以上识字率为94.3%;平均受教育年数10.3年,显著低于发达国家水平(16年以上)。
数据解读:中国科研和教育水平与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中国科研经费投入占GDP的比重明显落后于发达国家,知识经济指数的排名仍然靠后。中国教育经费投入占GDP的比重仍未达到4%的目标。基础教育水平已有很大提高,但高等教育水平仍然偏低,人均受教育年数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
未来发展目标和努力方向
结合以上的中国经济现状,笔者认为,中国未来的发展目标和努力方向为:
1.看清差距,找准位置,明确中国未来的发展目标。
经过近几十年的发展,中国已成为规模上领先的国家,从总量上看,中国的各项发展指标均处于世界前列。但也要看到,中国诸多人均指标还处于世界落后位置;财政和金融体系仍不够完善;经济结构、城市化水平、基础设施的质量都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环境、科研、教育等领域还处于落后位置。
未来中国的发展目标应从重视规模转向重国民福利、重发展质量、重产出效率的方向发展。
2.加快推进经济和产业结构调整。
积极支持现代农业发展,改变农业过度依赖劳动力、机械化程度低的特点,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积极支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支持先进制造业发展,鼓励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提升产业整体技术水平;鼓励支持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的发展;支持有利于促进消费、扩大内需的产业,促进服务业企业加快发展。
3.积极推动财政、金融体系的完善。
进一步完善财政与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的调控机制。合理发展银行业体系;大力发展基层金融,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积极拓展资本市场的深度、广度,创新交易品种,完善监管机制,建立成熟的资本市场。积极推进金融机构国际化,加快推行人民币国际化战略。
4.积极推行“走出去”战略。
支持企业“走出去”,扩大海外投资,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缓解当前我国面临的能源、资源瓶颈压力。积极研究创新利用外汇储备扩大海外投资的新模式。
5.制定合理的城市化发展目标,大力发展基础设施。
合理制定城市化发展目标,避免出现拉美城市化过快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关注人口结构变化和老龄化问题,制定科学的人口发展战略。从基础设施质量、管理水平、防灾减灾能力等方面,进一步大力发展基础设施。
6.合理制定能源发展战略,提高能源保障能力。
鼓励发展新能源,降低化石能源占比。加大国际能源合作,积极开发海外能源,提高能源保障能力。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严格限制高耗能、高排放产业的发展。
7.加大科研和教育投入。
加大科研和教育的财政投入力度。科研投入占GDP的比重力争达到2%以上,财政对教育投入占GDP的比重力争持续保持在4%以上。大力发展知识经济,提高科技向生产力的转化力度,大力鼓励创新,保护知识产权。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教育体系,全面推进公平教育、素质教育和终身教育体系。
8.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构建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制度,积极稳妥、循序渐进地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沿着公平、普惠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努力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缩小贫富差距,维护社会整体和谐。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