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采用何种形式,在线支付是最后的瓶颈。上周早报记者参加的一个内部研讨会上,财付通公司一名相关负责人确认,微信将整合启用支付服务的消息。他表示,财付通是微信的首选合作伙伴,未来微信还将实现线下扫描条形码就直接支付购买的O2O服务。
早报记者昨日从腾讯官方得到的回复称,“微信即将在生活服务和互动娱乐领域推出服务……微信平台的探索和发展,会以用户体验为基础。”
以上讯息似乎意味着,微信与本地生活服务结合并商用将进一步被落实。
“谨慎”的商业化步伐
有观点认为,微信商业化可从一些用户刚性需求切入(缴费、充值、买票),用户在微信上形成购买支付习惯后,再自然切入品牌和零售商商户(实物),最后推进生活服务类的O2O商业模式的创新。因此,前期可以先促成银行、移动运营商、航空公司合作,中期可以是1号店类的实物电商,以及酒店、旅游、餐饮等垂直生活服务类电商,最后是有线上线下渠道的品牌商和零售商。
一个颇为流行的观点是,微信已不只是“增量”,而是腾讯未来的基础土壤。特别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一款用户超过3亿的产品意味着什么,不言自明。
相比用户突破4亿的新浪微博,腾讯微信的商业化步伐可谓“缓慢”。有观点认为,这是公司内部“谨慎”的结果。这从微信对朋友圈及公众账号的控制可见一斑。2012年11月,由于测试类信息强迫用户分享、导致朋友圈垃圾信息泛滥,微信紧急关闭了图文推送,取消了相关按钮。
微信平台上正活跃着不少餐馆、咖啡馆、保险公司、酒店、以及独立应用制作团队及个人等,微信鼓励它们以公众账号的形式为用户提供服务,但尚未对它们进行收费或抽成。
在微信商业化的版图中,公众账号也是很大的一盘棋。
但一名腾讯社交平台的产品经理的个人观点或许透露出其内部的态度,他说,“微信以今日的规模,变现只是一句话的事,但是如何平稳商业化而不伤用户体验,才是值得考虑的问题。”眼下的问题是,看看微信商业化能否跨出第一步。
呼吁政府扶持出海
值得一提的是,在昨日新华海外财经的报道中,马化腾还谈及,腾讯也在推动微信在海外的扩张。
他指出,随着来自即时通讯工具Line竞争的加剧,该公司将加速推进国际战略。他说,腾讯最近在美国设立了办事处,以支持微信的国际拓展战略。
马化腾还说,腾讯对收购持开放态度,该公司对投资规模较小的美国初创企业很感兴趣。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马化腾在今年的三份议案中有两份都提及了微信,特别在建议“中国互联网应走出去”的议案中,微信的亮相处多达9次。马化腾呼吁中国政府,像鼓励华为、中兴走出国门一样,扶持微信、微博等互联网新生事物“出海”。
据新华社1月31日报道,自2011年4月正式进入国际市场以来,微信已实现支持全球100个国家的短信注册,并且在泰国、印度等国的苹果App Store和Google Play下载榜排在前二十名的位置,而其在北美的用户量也在稳步上升【创业网 Cye.com.cn】。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