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混乱
华西钢铁厂内部人士说,华西钢铁厂设备落后,产品性价比不高,又被附近的上海宝钢、张家港沙钢双重夹击,生存困难,“不过,更多的原因是来自管理上的混乱,裙带关系掏空了工厂。”
人们质疑的是,华西村并没有将由此带来的财富大量反哺给村民,却留在集体而被内部人控制。
据上述人士透露,钢铁厂每年要购进一定数量的废钢作为冶炼原料,而当采购的废钢原料进张家港河码头后,就会有人在废钢原料中掺入一定比例的石头、垃圾等物,大约在10%左右,“比如说,他们在外面买了100吨废钢,在村口的码头加了石头后,重量就是110吨,多出来的10吨石头就能以3500元/吨的废钢价格进了采购者的腰包。”
而这些买回来的废钢,由于掺杂了垃圾、石块,都要清捡出来,费时费力,往往会延误了生产周期,而即便验货员发现猫腻,但也没有人敢拦截、揭发,因为采办废钢的负责人就是华西村某位领导之亲属。
财富集中化
据记者了解,从上世纪90年代末,吴仁宝家族几十人陆续进入了村领导的核心岗位。
从华西村的村党委成员可以看出,41名党委副书记中,吴仁宝家族成员占据了二十多人。而华西集团八大公司负责人中,除了杨永昌是外来人员,其余都是吴仁宝的嫡系近亲。
而根据复旦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周怡的研究数据,吴仁宝四个儿子可以支配的可用资金占华西村总量的90.7%。在近期的一份“华西特刊”上,华西村88位先进人物头像排成“金字塔”状,吴仁宝一家22人处在“金字塔”的顶端。
据记者了解,吴的大儿子吴协东执掌着目前华西村盈利最好的房地产公司,其去年仅奖金就达1.1亿元;老二吴协德主管钢铁厂等重工业,还负责设于香港的远洋运输公司;老三吴协平负责华西的旅游产业,老四吴协恩担任村书记,除负责村里业务之外,也负责部分金融投资;其女儿吴凤英则负责华西的物流和码头。
依赖土地财政
2001年以来,吴仁宝开始组建大华西。从这年开始,华西村陆续兼并了周边的华明村、前进村、泾浜村、三余巷等20个村庄,之后这些村被划分为13块区域,依次命名为华西一村、华西二村,一直到华西十三村。
这让华西村从原来的0.92平方公里,扩张到35平方公里,人口也从近2000人增加到了3.5万人。不过这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合并,土地的所有权仍归属原来的集体组织,原先的13个村委会仍独立处理村务。吴仁宝将此称之为“一分五统”:村企分开;经济统一管理,干部统一使用,劳动力在同等条件下统一安排,福利统一发放,村建统一规划。
“并村后,华西村获得了大量的土地经营和规划权,这为华西新增了一条财路。”当地一位商界人士说。在并村之前,华西仅剩下800亩耕地,而并村之后,增加到了28000多亩,如今地价高涨,在苏南地区,每亩地的价格在35万元以上,这为华西增加了巨大的财富。
而并村之后的土地问题也成为了如今华西最为尖锐的矛盾,外村村民曾为此与华西村领导爆发过多次冲突。人们质疑的是,华西村并没有将由此带来的财富大量反哺给村民,却留在集体而被内部人控制。
谁之华西
吴仁宝主政华西50年,由他一手主导的财富分配制度,集中小钱办大事,曾给华西带来辉煌的过去。
不过如今这种由集体经济所带来的分配制度正遭受空前争议,面对财务不公开、分配不合理、财富向吴家集中等种种指责,光环之下的华西村究竟该何去何从?
华西村简史
1957年,江阴县撤区并乡后,现华西村地域由原属瓠岱乡改属华墅乡,取名华墅乡第23高级社,吴仁宝任华士乡第23高级社党支部书记。
1961年10月15日,华墅人民公社17大队,分为华西(因在华墅人民公社最西边,故名)、前进、向阳、立新4个大队。吴仁宝任华西大队党支部书记。
1983年华西大队恢复为华西村,吴仁宝继续担任村党支部书记。
1999年8月10日华西村股分公司发行的3500万A股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开盘价为每股21.6元,比发行价增160.48%。华西的资本经营进入新阶段,成为全国第一家农村经济综合开发的上市公司。
2001年6月,华西村通过“一分五统”方式,将华明、泾浜、三余巷、前进4个周边村纳入华西,面积由原来的0.96平方公里增加到6.53平方公里,人口由原来的两千多人增加到7400多人。
2002年2月12日,华西村开始实行村外人士投资10万元(此时,华西村人均固定资产127万元)“买”一个华西村户口活动。
2002年11月,吴仁宝儿子吴协恩任华西集团公司总经理。
2003年7月,吴协恩当选为党委书记。
2005年1月8日,华西村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到2004年底,全村销售收入达到260.3亿元。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