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农业的困惑
不敢一棍子全部打死,但以本人目前所见,所谓的有机农业都难以经受严格的检验。
有机农业,基本特征是不含化肥、农药和生长调节剂。但完全不用农药非常困难(少数作物例外)。不用农药,就要承担作物大量减产甚至绝收,作物品相变差的巨大损失。
病虫害的防治,并不仅仅是单个农户和单个企业的问题,有些病虫有迁飞性,有些病虫必须群防群治,建立一个不用农药的“世外桃源”非常困难。
有机农业的另一个困难是市场化问题。以有机蔬菜为例,有下列几个问题:一是中国人对蔬菜品种的需求比西方国家多得多,特别是反季节蔬菜和蔬菜的全国性运输问题解决后,很少有一个公司能够满足消费者对全部蔬菜品种的需求。如果一个消费者在专卖店购买几种有机蔬菜后,还要到菜市场购买其他的蔬菜,消费者就可能干脆到菜市场购买算了。二是有机蔬菜的鉴别、认证和信用问题,即使真的是有机蔬菜,消费者凭什么相信你。即使经过认证,消费者其实对认证本身就有存疑。 产业链的困惑
从产业链的起点和延伸看,有两种类型:一是工业化形成规模后,向农业延伸;另一种是在农业形成规模,然后向工业和商业延伸。 乳制品行业是第一种产业链,一般来说,这种产业链是不均衡的。比如,三聚氰胺事件发生后,有些乳制品企业开始养奶牛,这算得上是产业链,但却是规模不均衡的产业链,即鲜奶产量与乳制品产量严重不对等,无法实现产业链全封闭运作,这样的产业链,只具有形象上装点门面的作用。瘦肉精事件发生后,某肉制品企业提出建养猪场,但生猪出栏量根本不可能与巨大的生猪用量相比。
从农业向工业和商业延伸,这种形式的产业链非常困难。如果向工业延伸,面临着每个行业的门槛都很高的难题,产业链很难给向工业进军提供支持。比如,并不会因为种植了水果,就为进军果汁饮料提供了条件。
农产品向商业的延伸,必须以实现农产品的品牌化运作为前提,只有品牌才能提供保护。
质疑不是反对
上述对淘金农业的质疑,并不代表我反对淘金农业,只是认为远非想象的那么简单。资本和企业家进军农业,会迅速改变封闭循环的农民意识,这是对中国农业的最大贡献,甚至比农业科技对农业的影响还要大。农民作为一个整体,突破自我比较困难,但一旦有榜样,学习模仿速度会很快。
进军农业,最困难的在过渡期,即传统农业与产业化并存的时期,此一时期很容易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同时,还必须关注,消费者对农业问题的痛恨(如毒菜问题)并不一定能够转化为消费行为。
进军农业,晚了可能丧失机会,急了可能成为先烈。
进军农业,有两点需要特别关注:
一是以世界的视野看待中国的农业产业化。如果要同时解决中国农业产业化、产业链和市场化问题,难度非常大。如果中国的农业产业化与发达国家成熟的市场结合,有可能形成绝配。
二是以整合的方式解决农业产业化问题。比如,订单农业就是整合农业、工业和商业的方式。再比如,现代农业与现代商业共同整合形成产业链的问题,比独立形成产业链更有优势。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