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CG 也发现,相较于西方国家,中国母亲更希望孩子更快地成长。这让某些婴幼儿产品的生命周期有所缩短,从而为相关品类的企业带来挑战,但也意味着早教市场的巨大机会。例如,中国婴儿通常在四个月时就开始吃固体食物,这比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时间要早两个月;不到两岁时,他们就开始学习怎么上厕所。重视婴儿早期快速发展并将此视为孩子未来的竞争优势,促使中国父母更新婴幼儿产品的速度比西方父母要更快。因此,企业必须想办法延长产品的生命周期,同时还要思考如何充分发掘早教市场的机会。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方向是生育方式和产后护理方式变化所带来的新产品需求和品牌接触点。例如,剖腹产深受欢迎,自2007年以来超过50%的妈妈选择了剖腹产。由此带来的相关症状(如哺乳期推迟),直接导致对吸奶器和婴幼儿配方奶粉的需求增加。又例如 “坐月子”的传统。这种独特的产后护理方式要求产后一个月内的新生儿妈妈必须尽量待在家中,避免从事户外或者任何体力活动,还要多吃营养补品或食物以加速产后的恢复,甚至对年轻的八零后妈妈来说也是如此。它使得一些新兴的服务(例如坐月子中心、月嫂或坐月子餐)正日渐受到欢迎。而这些新兴服务,对企业来说正代表了潜在的品牌接触点或者影响媒介。
小城市的购买力
要在中国的婴幼儿产品市场取胜,较小城市的消费群体正日益成为企业必须占有的重要细分市场。较小城市的购买力随着消费者不断跨越中产门槛(家庭年收入在人民币六万元至十万元之间)而日益加强。BCG预计到2020年, 中国将会有1.34亿户中产及富裕阶层家庭,其中70% 将来自三级或三级以下的城市。这些小城市的中产及富裕阶层家庭要比大城市的同类家庭更有可能增加或者升级消费。例如,在三级和三级以下城市,80%以上的妈妈表示为了给孩子最好的产品,她们愿意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花更多的钱。在三级城市,一个母亲花200多元人民币(约30美元)购买一罐900克的婴幼儿配方奶粉并不少见,尽管这甚至高于美国婴幼儿配方奶粉的平均价格。
然而,小城市中产及富裕阶层家庭的消费需求与消费行为相对独特且充满变化,企业必须为其量身打造适当的营销方式。首先需要注意的是他们与大城市同类家庭的显著差异。举例来说,很多小城市的消费者不太容易理解先进的产品设计指标,很难以此区分产品差异,但是更容易受到促销员和电视广告的影响。他们还容易被一些本土品牌的营销战略迷惑,把它们错认为是国际品牌。另外,这群遍布中国的庞大人口中也存在高度的地理差异。例如广州等东部和东南部沿海地带的消费者一般青睐国际婴幼儿配方奶粉品牌,而西安和成都等内陆地区的消费者则更倾向购买本土品牌。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