坏习惯之四:挑剔环境
人们适应环境有三种方式:一是改造环境以适应自我,二是改造自我以适应环境,三是换个环境,一走了之。高效人士偏爱改造环境,这源于他们的自信和成败观。
心理学对于归因(attribution)积累了大量研究成果。人们都知道,任何事情的发生与否、结局如何,既取决于人的能力和努力,又取决于外在条件和偶然因素。但是,不同人专注于不同的侧面。有人看到能力和努力多一点,另一些人看到外在条件和偶然因素多一点。于是,在对世间万物的解释上,出现了外归因、内归因两种风格。外归因的人往往这样解释自己和评论别人的成败:“生不逢时。大势所趋,换了谁都一样。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内归因的人往往这样解释自己和评论别人的成败:“有志者,事竟成。事在人为。”他们甚至相信人定胜天。这种不服输、不认命、动辄改变环境而不肯屈就于环境的性格,一方面带给他们高效,一方面也让他们与环境格格不入。在企业需要进行他们倡导的变革时,他们是急先锋;当企业不需要这类变革的时候,他们难以忍受环境,要么一走了之,要么成为内部动乱分子。
坏习惯之五:咄咄逼人
高效人士的控制欲和支配欲比低效人士强很多。显然,这种特征不是很讨人喜欢。他们在对话中愿说不愿听,觉得自己的观点很重要,急于表达,随意打断别人,一旦对谈话失去兴趣就立即转移话题。杰克·韦尔奇有一次心脏病发作,躺在病床上,居然还像一位CEO一样把医生指挥得团团转。作为病人,不管是CEO还是总统,就应该“打客场”,而不该喧宾夺主。
《知人者智:风格与管理》一书这样描述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的夫人,前国务卿希拉里的控制欲:
“圣约翰大学的人格心理学家们将她的个性描述为‘野心勃勃、极度自信、独断、有很强的支配欲’。有许多证据表明,希拉里喜欢‘拥有支配别人的权力和让别人服从、敬畏’。根据一些记者和人物传记作家的描述,在公共场合希拉里常常让人感到不快,因为她‘说话非常直接,不留余地,而且根本不关心别人说什么’;‘希拉里经常表现出不耐烦,而且她的幽默常常被用于挖苦和讽刺人’。”
对于希拉里的个性,一位名叫詹姆斯·卡维尔(James Carville)的传记作家的描述可谓一针见血:“希拉里不会故意撞你的车取乐,但她也不会为了避免撞到你的保险杠而让自己的车子冲到沟里。如果你恰好挡了她的道,阻碍她做她想做的事,那你很快会被她碾过。”
坏习惯之六:A型行为
A型行为的具体表现是抱负远大、争强好胜、对人有敌意、疲于奔命的快节奏以及易怒的脾气。敌意跟争强好胜有关,高效人士喜欢竞争,视很多人为竞争对手。我的一位美国前同事有一句名言——“Beat them in their best”,意思是,在别人最卓越的领域击败他们!这类人在中国被称为“职场圣斗士”。高效人士总是急匆匆的,这源于他们时间紧迫感太强。这种快节奏让他们高效的同时,让一般人感觉跟不上。心理学研究发现,一个人的成就动机跟睡眠时间成反比。高效人士睡觉少,更有甚者,在睡梦中居然继续工作。高效人士酷爱同时忙几件事,所谓multitasking Cye.com.cn。他们每天日程排得满满的,每天有一个To-do list,每完成一个,就划掉一个;每次划掉一个,就获得满足感。我的一位客户是某集团公司创始人,告诉我经常一天去三个城市,另一位朋友经常飞国际航线,他的书就是在飞机上写成的。
A型行为容易引发心血管系统的疾病。最近的研究却发现,真正对健康有害的不是抱负远大、时间紧迫感以及竞争心理,而是敌意和易暴怒这两个行为特质。在企业里,A型性格的人高效的代价是健康。
坏习惯之七:为人苛刻
高效人士对自己是内归因,对别人也往往如此,所以对别人的要求也相对高。低效人士怨天,高效人士尤人。高效人士自己重诺守时,也要求别人如此。他们欣赏同类,歧视低效人士,最不能忍受三类人:笨人、懒人、不靠谱的人。那位信奉“优秀是一种习惯”女高管冷漠俯视听众的眼神就是证明。不过,她虽然懒得解释,但至少还让听众去理解。乔布斯对这三类人则是零容忍,一旦发现,立即炒鱿鱼。如果你摊上一位乔布斯这样的高效老板,那就只有比他更聪明、更勤快、一诺千金,否则跟着他,职业生涯只有死路一条。
高效人士的苛刻,有时也会拒合作伙伴于千里之外。有位多元化集团的CEO跟我们开会,到会五分钟就拂袖而去,扔下一句:“你们准备不充分,准备充分了再开会。”我作为在场的咨询顾问,不禁感叹:他完全可以多点耐心,再沟通几分钟,问题就解决了。他这甩手一走,不仅没有节省时间,反而浪费了所有人的时间。会后我们团队商量决定放弃与这位CEO的合作,因为合作成本太高。
高效人士的这七个坏习惯,加上我们熟知的七个好习惯,让高效人士的心理特质变得立体、真实。你是高效人士吗?你具有几个高效人士特有的坏习惯?坏习惯能改吗?如果改掉了坏习惯,你还能不能那么高效?
作者简介:
领导力测评师、培训师、教练,香港大学心理学博士, 《五大品质:卓越领导力心理基因解码》作者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