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当天,人民币兑美元的中间价为6.3112,当日波幅一度触及6.3743底线。其后3个交易日,央行逐步设低中间价,但调整幅度并不大。7月23日中间价下跌158个基点,7月24日下跌69个基点,7月25日下跌9个基点。
虽然央行稳定汇率的意图非常明显,但市场对此似乎并不买账。在7月23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盘中触及1%的“跌停板”,7月24日和25日也一度逼近“跌停”,收盘时分别下跌0.93元和0.8元。与今年5月2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创下的年度新高6.267相比,近两月来人民币贬值幅度超过1.2%。
监管盲区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金融研究室副主任张明表示,每月有超过200亿美元的资金从国内流出到国外,所采用的估算方法是月度外汇占款-月度货物贸易顺差-月度实际利用FDI增量的办法。他预计2011年第四季度至2012年第二季度累计资本流出1828亿美元,月均流出203亿美元。与2008年四季度到2009年一季度的月均流出141亿美元相比,当前的资本外流严重程度超过了美国次贷危机的高峰期。
按此逻辑计算,今年二季度资金外流的趋势有增无减。今年一季度末外汇储备为3.305万亿美元,第二季度末外汇储备为3.24万亿美元,整个二季度外储减少了650亿美元。然而,第二季度3个月均是贸易顺差:4月184亿美元,5月186亿美元,6月317亿美元,合计顺差687亿美元。再加上今年二季度近300亿美元的外商直接投资流入,合计有近千亿美元的流出。
与此同时,中国一直引以为豪的外商直接投资(FDI)开始减少。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日前发布的《2012年世界投资报告:制定新一代投资政策》显示,2011年中国FDI流入量增速为8%。同期流入东亚和东南亚地区的FDI增长了14%,达到3360亿美元。该区域占全球流入总量的比例已经从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前的12%提高到22%。东南亚的FDI发展势头日益强劲:流入东盟的FDI达到1170亿美元,增长了26%。
此外,中国对外投资的增速却一再加快,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354亿美元,同比增长近五成。在国内投资渠道不畅的背景下,赴国外投资的中国企业不断增多。
“这当中有多少是热钱撤离,又或者向外转移资产,没法准确统计。但比例肯定不小,”在香港负责管理对冲基金的“热钱先生”陈建明表示,陈建明的业务是往来中港两地套利,其中一条渠道就是利用虚假民营企业海外并购的方式,出逃资金。
2011年3月,为了鼓励民营企业海外并购,有关海外投资的审批手续开始加速放行。彼时国家发改委就公布了新的对外投资核准权限,国家发改委对资源类境外投资重大项目需要审批的金额起点从3000万美元提升到3亿美元,非资源类起点从1000万美元提升到1亿美元,没有超过限额的审批交由外管分局审核。
“在国外并购一家所谓的科技公司,或者研究机构,审批机构没有能力核实其价值。”陈建明表示,管理部门通常采用非现场核查的方法来审查境外并购,一般只要资金来源合法,各项资料齐备,通常很快就能获得对外投资的资格。“据我了解,不少国内企业或者个人都是通过这种方法转移资产,甚而作为投资移民的捷径,”陈建明表示。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