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角们的机会
机会显然不仅仅属于大企业、大资本。舟山群岛新区的启动,对于绍兴中小企业来说,同样存在着分享蛋糕的可能。
今年36岁的诸暨店口人冯建东第一次到舟山是18岁,小小的岛屿起初并没有给他带来好运。经营不到一年,冯撤离海岛。到了20岁那年,冯重登海岛,他的美好商业旅程由此开始。
上个世纪90年代,舟山的渔业大发展,而现代化船舶工业也开始起步。这让背着家乡产品到处推销的冯建东敏锐地发现了舟山的巨大市场。店口生产的铜制品、滤芯等船舶配件,因为良好的成本控制,在舟山大行其道。
“从店口批发来1元钱的东西,到了舟山,转手2元就卖掉了。”冯回忆说,从店口进货到舟山,单一的两地买卖到2000年前后结束,然后进入了“买全国、卖舟山”的时代。
冯建东透露说,目前经营的船舶配件品种已达5000多种,“能组装起一只船用柴油机”,其中店口产品占20%以上。他在店口也开办有一家制造业小工厂。作为舟山本岛的大型船舶配件批发商,冯下面连接着两三百个客户,这些二级批发商或分销商,会将冯的产品销售到舟山的约100个岛屿上。
采访时,冯建东不肯透露经营额。“你想想,一条船我一年只要赚一万元,而舟山又有多少条船呢?”冯反问。新区的启动,将给舟山的船舶工业、物流等带来大发展,而无论是造船业,还是物流业带来的维修市场,都让冯对舟山的未来十分看好。
与冯建东同诸暨家乡保持着频繁的联系不同,诸暨人陈虹,这位“虹达特种橡胶”的董事长看起来已像地道的舟山人。新区获批的消息传来,陈虹的第一反应竟然是尽快到店口去,“那里是全国知名的铜制品基地,我需要为我未来的产业寻找优秀的供应商。”
陈虹已研发成功一个净水龙头。“一般的水经过我的龙头后变成了净水。”陈分析说,新区开发将让更多的企业进驻舟山,由此也将产生一个庞大的污水处理市场。因为地处舟山,早获先机的陈虹对未来的构想是:“将让我的产业从几千万元一下子跃升到几亿元,甚至几十亿元。”大发展需要大配套,陈表示即日就将赴店口。
从政经层面的合作胎动,到民间经济的闻风而动,舟山发生的这一大事,已经传递出一个信号:海岛开发,舍我其谁。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