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煤炭投资的不断升温,同时山西省也出台了许多引导民营资本进入煤炭小企业的政策。温州资本又源源不断地流向山西,进入煤矿。据介绍,2005年到2006年两年间,仅平阳县水头镇进入山西投资煤炭的资金就在300亿元以上,在山西估计有500多座温州人投资的小煤矿,总投资在500亿元以上。黄益铫正是在这个时期投资近5亿元,在宁武县收购了3座核定年产15万吨的小煤矿。这样算起来,温商有两代人在山西投资煤炭。
黄益铫投资宁武县煤矿后,花了一年多时间办理相关开采证件。去年三四月份,证件办齐全了,原本想可以放开手脚大干一番,可是在奥运会前,山西所有小煤矿临时性停止开采,结果一停到了现在要被并购。前后三座总投资5亿元的煤矿仅仅开采了3个月。
最大风险来自
政府频繁的政策变化
2004年前后,温州资本在山西煤炭行业的投资如火如荼,声名鹊起,并被冠以“炒煤团”,备受舆论关注。
据在宁武县投资的温州煤老板介绍,在煤矿投资最辉煌时期,许多煤老板可以说每天都沉浸在数钱的喜悦中,那钱都不知道是怎么赚过来的。随着工业发展和一座座煤电企业的建成,作为紧俏货的煤炭一直不愁卖,经常是煤炭还在矿井里,钱都已经到账了。这些情景让许多温州人冲动不已,总想找机会投资煤矿,现在终于成功投资煤矿了,也体会到了投资煤矿的巨大风险了。
投资山西煤矿最大的风险就来自政府频繁的政策变化。在山西省出台《关于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所涉及资源权价处置办法》后,山西省浙江企业联合会通过认真的调查,给山西省政府递交了一份《关于在兼并重组活动中切实维护浙商煤矿企业合法权益的紧急报告》,《报告》中说,近来在山西投资煤矿的浙商,“总是投入巨资给自己的煤矿配置了各种生产设备和安全措施,使煤矿的生产能力、安全水平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从而有力地促进了山西省煤炭行业的发展,但是不少煤矿在刚完成基础建设,准备开工时,却不断遇到地方政府的停产令——最常见的是政策变动,地方政策每年都要发文件,要求提高煤矿门槛,包括提高单井规模、提高煤矿产能、提高安全水平等,而这些政策往往是前一次的建设还没有完成,又要按新的政策去投资建设矿井。加上几年来,山西只要有矿难发生,所有煤矿就必须停产检查,而一旦停下来,何时复工就遥遥无期”。这就是风险,而且这风险是不能预料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