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定银发族 台商福建欲建连锁集团
林万知已不满足于现有的3家护理院和1家康复器材店。
“下一步我们准备成立银发产业集团,搞连锁经营。”让林万知如此雄心勃勃的原因是庞大的老年人口背后蕴藏的巨大市场。
林万知是谁?他就是福州洪山护理院和安心护理院董事长,同时也是爱心护理院的合伙人。
将台湾护理经验移植福建
目前,我国专为老年人提供服务的设施严重不足。仅以养老床位测算,按照国际通行的5%老年人需要进入机构养老标准,我国至少需要800多万张床位,而现在只有约250万张,缺口达550多万张。
这个问题的解决只有通过兴办老年护理院来解决。办老年护理院不仅可以解决老年患者的护理问题,而且也能让患者家庭集中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去,解决患者家人的后顾之忧。
林万知称,他在2002年回大陆考察时,看到大陆的老年人口越来越多,而且护理的专业程度比台湾落后,便毅然决定回祖籍福州办护理院,“我1990年就开始在台北市创办养护机构,我在台北市办的养护院还被评为台北市16家优等护理院之一。这几年,台湾发展不好,就想来大陆寻求发展。”
林万知说,当时,大陆的老年养老院跟台湾老人养护院刚起步时一样,只能等吃、等睡、等死。经过五六年的发展之后,台湾当局开始介入提升养护院品质,并推出了评等级的做法,当局要求养护院除了要把老人的生理照顾好外,还要把老人的心理照顾好,政府还引入社工师介入养护院的心灵护理工作,尽量让老人开心,从此养护院的老人不再是“三等公民”。
“台湾的护理经验比较丰富,我就是要把台湾的护理经验移植到福建来!”林万知说,2003年3月,他来福建开办的第一家护理院洪山护理院正式开业。
此后,林万知取得了预想不到的成功:洪山护理院2003年开办当年只有40多位老人,现在有100多位。2007年跟人合伴开办的爱心护理院达到100多人,而今年7月刚开办的安心护理院短短三四个月时间已招收了30多位老人。
欲建连锁式银发产业集团
林万知办的护理院服务对象大都是中风偏瘫、老年痴呆、行动不便、褥疮、骨折、植物人,这些人基本上是半护理、全护理的居多。对此,许多人都敬而远之,林万知为何将其作为自己的主要服务对象?
林万知称是两方面原因使然,一是现在很多养老院收的都是生活能自理的老人,结果造成很多不能自理的老人不知往哪里去。二是他们本身的优势就在护理这块,而且价格比较高。
现在,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剧,养老成为全社会必须面对的问题。福州市民政局等有关部门近日表示,将通过放宽市场准入制度等方式,大力支持不同所有制形式的个人和团体兴办老年人服务机构。
最近,新近投入使用的福州马尾老年公寓是一家民办的养老机构。在创办初期,福州市民政局提供了一次性给予每张床位1000元的补助金、实行“零税收”的税收优惠等扶持政策。福州市老年协会副会长林冬生称,目前福州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超过86万人,政府力量兴办的老年人服务机构已经无法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
“为此,福州市采取了‘民办公助’和‘公办民营’的方式,对个人和团体兴办养老机构给予各种税收支持。”据福州市民政局副局长庄严介绍,目前,福州市已经审批建设了近30家民办老年公寓,实现了福州五区养老服务机构全覆盖。福州市还将在旗山建拥有2000个床位的全省最大养老院。今年,福州市民政局将提高五保集中供养水平,筹集资金再完成7个乡镇敬老院新建改扩建工作,同时将继续做好罗源、鼓楼福利中心和五城区55个居家养老服务站点的立项工作。
在巨大市场面前,许多怀揣资金的爱心人士均对投资养老院跃跃欲试,鸿儒乐园创办者刘美珍女士就是其中一位。然而,鸿儒乐园从2008年12月28日开业至今,一年快去了,该园入住人员仍只有50多人,远未达到70人的盈亏平衡点。
“鸿儒乐园之所以一直没有达到理想状况,主要是刘教授本人原先没有从事过养老院的经验。还有,房子的户型也不太合理,许多老人也不爱住,这就导致入住率难以提高,最终不得不将该院转让了出去。”一位曾在该园担任过管理层的离职人员向记者透露。
“近年来,有很多人都想投资养老院,但许多人做了一半就做不下去,其中不少人主动要求与我合作。下一步,我们准备酝酿成立银发产业集团,搞连锁经营。”按林万知的计划,公司成立银发产业集团后,将在老人护理方面复制现有的成功经验,输出其管理模式。同时,还将开发老年用品、康复器材等,力争形成一条较为完整的银发产业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