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5月以来我都没有用过网上支付了,我觉得不太靠谱”,福建从事鲜花生意的张先生对记者表示。去年8月,本报曾报道深圳某第三方支付平台因为替色情网站提供支付服务而被查封数月,导致大量用户账户内余额滞留,影响了日常生意,张先生就是其中一位。此事给他留下了“心理阴影”,不敢再相信第三方支付。“我觉得一定要整顿,把这些违规的平台全部清除出去,这样大家才能放心使用,”张先生表示。“这个《办法》好,早就应该发放牌照了,这样伤害用户的事情肯定会少很多。”上海的傅先生也是记者曾经采访过的对象。2008年,傅先生向某支付平台给自己的账户充值,本来打算充300元,不小心按错了键充了3000元。于是,他立即向平台方要求提现,对方表示1-3个工作日即可到账,但是两三个月过后傅先生都未能提现成功。期间,傅先生多次拨打对方的电话甚至上门,也投诉过很多次,但是问题直到去年初才解决。
“使用第三方支付,就是图个方便,谁知道会产生这样的麻烦事。发放牌照进行整顿,相信用户会对第三方支付更有信心,”傅先生说道。
新闻背景
终于等来了牌照
近年来随着我国电子商务的兴起,第三方支付业务快速发展。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发布的《2010年上半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监测报告》调查显示,截止到今年6月底,中国网上支付市场交易额规模达到4500亿元,同比增长71.1%。
不过如同当年的视频网站一样,所有的第三方支付平台都属于“无照经营”,何时发放牌照一直纠缠着整个行业。早在2005年6月,央行第一次发布了《支付清算组织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2006年央行又邀请专家、从业人士对意见稿进行修稿。修改后的《支付清算组织管理办法》对支付与清算业务的定义、从事业务范围,以及入门的硬性条件都作出规定。当时,坊间就流传牌照即将发放,首批将发放10张左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