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直 达 - 创业网首页 - 创业资讯 - 专家点评 - 创业观察 - 你问我答 - 创业指南 - 项目分析 - 政策法律 - 创业培训 - 创业新闻 - 奇思妙想 - 创业博客 - 创业论坛

创业加盟
创业新书推荐 - 创业项目库 - 商业模式
创业专家在线答疑
酒店管理专家答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创业资讯行业资讯→新闻
    


北京幼儿园学位缺口17万


cye.com.cn 时间:2010-7-26 20:33:05 来源:新京报 作者:孙旭阳 孔璞 朱柳笛 我来说两句
  “市场化”让公益性消失

  2003年幼儿教育改革提出以社会力量办园为主,财政倾斜于少数公办园,许多幼儿享受不到国家福利

  当国企改制在日益深入,中国的学前教育也朝着市场化的方向一路前行。

  1997年国务院颁布的《社会力量办学条例》和2003年实施的“民办教育促进法”,都隐约描绘出幼儿园今后的市场化发展轨迹。

  而与此同时,国际上美日法德等国家的学前教育正朝着另一方向发展。他们将学前教育作为整个教育的基础,逐步纳入义务教育和终身教育体系。

  中国学前教育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在相关著作中表示,国际上,……每一种幼儿园,无论是公立还是私立,每一种学前教育形式,无论是正规还是非正规,都能得到国家和地方政府不同程度的财政性投入,每个进入学前教育体系的儿童都能得到政府完全的或部分的资助。

  中国的学前教育的发展方向则正好相反。

  2003年,十部委联合下发《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要“以公办园为骨干和示范,以社会力量兴办为主体”。

  北京一位学前教育专家解释说,其实这就意味,有限的财政性教育经费只投向部分公办园,而大部分幼儿园要靠民间资金来投入。

  中国学前教育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有数据显示,2003年以来……占全国幼儿园总数70%以上的非公办园,基本上得不到国家和地方财政支持。从非公办园在园人数推算,至少有将近40%的幼儿享受不到国家的这种社会福利。

  “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学前教育的不公平性。”课题组专家在调研报告中这样写,在1989年之前,我国的学前教育主要由中央和地方的投入为主。之后,财政投入开始向公办园倾斜,覆盖面且日益减少。

  数据显示,2008年北京只有145所公办园可以享受财政投入。这意味着至少有百余所公办园无法享受财政投入。

  中央某部门幼儿园的负责人称,他们园的经费没有问题,来源不便透露。据知情者介绍,一些“优质园”收费“只是象征性的”,颇为低廉,接受的多是“条子生”、部门领导的子女。

  北师大教授张燕发现,资源配置的不平等,源于政治地位的差别。“越是有权力的部门,他们的幼儿园也就越有钱、越好。”

  学前教育课题组一位专家表示,我国所有相关政策都明确“公益性是学前教育的基本特性”。但从现实来看这“公益性”正在消失。

  靠政府还是靠市场?

  上海教委副主任尹后庆曾表示公益性是解决入园难的根本,并需要用制度加以保证,而非简单的加大投入

  虽然学前教育要“以社会力量兴办为主体”,但现实情况是,民办幼儿园的发展不容乐观。

  育强幼儿园的董事长李大军如今有些后悔,将资金投在托幼领域。高门槛、难获财政性支持、待遇不公平等问题深深困扰着他。

  他说,办幼儿园虽然可免营业税,但必须租用教委的教育设施,每年须交46万国有资产占有费。

  “而且产权归属不清晰,”李大军说,这也使得他不敢在现有基础上追加投资。

  很多民办园园长反映,因待遇不公,民办园发展不快。目前,北京合法注册的1253所幼儿园中,只有409所为民办幼儿园。

  而北京所有的合法注册幼儿园都无法满足庞大的托幼市场,尤其是在城乡接合部,还有大批农民工子女需要入园。

  于是北京出现大量未注册的黑幼儿园,截至2009年数量达1299家,已超过合法的幼儿园。它们大多分布在城郊,租用村民简陋的院楼。

  政府面对它,陷入两难境地。轻率的关闭,将致使大量农民工子女无处入园;完全不整治,不规范运作又暗藏着许多安全隐患。

  张燕认为,对黑园既不能关也不能不管,而应予以扶持,帮助其合乎规范。

  今年,北京市政府和教育部门决定投入6000万元改扩建30所幼儿园,增加学位近2万。

  但面临17万个学位缺口,这些投入显得杯水车薪。

  北京学前教育网的在线调查显示,超过92%家长赞同将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体系。

  而张燕认为,学前教育完全由国家买单,在短时间内无法实现。“因为义务教育的欠账还没还完。”

  张燕建议政府加大投入的同时,应向西方学习,扶植非正规教育在幼教中的作用,并表示,如果政府还是漠视外来人口的教育公平,就不可能解决“入托难”。”

  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尹后庆接受采访时也曾表示这样的观点:公益性是解决入园难的根本。

  他认为,发展学前教育是家庭和社会的共同要求,应将其纳入政府的公共服务体系。能力强的地方政府可以举办更多的公办幼儿园,能力稍弱的地方政府,可以通过鼓励民间办幼儿园,政府给予不同水平的补偿。

  有专家表示,这就需要政府用政策制度和体制设计,来确立学前教育的公益性、公平性与非竞争性。而不是简单的加大投入。

  专题统筹/本报记者 闾宏 孔璞

  本版采写/本报记者 孙旭阳 孔璞 朱柳笛 实习生 武驿昕 对此文亦有贡献

本新闻共4页,当前在第4页  1  2  3  4  



创业网【 www.cye.com.cn 】-创业路上 与你同行

·相关新闻

·2010金科创业行天下●创投沙龙 ·《创业中国》中小企业融资挑战赛
·BTV《成长在北京》融资对接报名 ·人大明德女性硕士研修班
·YBC青年创业大讲堂将举行 ·3月25井冈山红色领军之道
·吉林通化3500亩用材林转让或合作 ·《中国教育机构名录》网上订购
·14日董进宇博士北京演讲 ·3月卓越领导力总裁训练营

·新闻评论
会员名称:
密码:匿名 ·注册·忘记密码?
评论内容:
(最多300个字符)
  查看评论
免责声明:  
  凡本网具体标明“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其他形式的文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对本站文章版权的归属存有异议,请立即致电010-51285022或致信chuangye◎vip.sohu.com通知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最新资讯
   
 
创富之星
   

 
新书推荐
   
 
论坛精华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