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家许小年一针见血地指出,农产品炒作都是钞票惹的祸。
有报道显示,早在大蒜收获之前就有一些大蒜经纪人不断接到海南、杭州、广东、山西等地老板的电话,对方给出优厚的条件提前订购大蒜,定金则在越来越多的资金加入之后不断提高。
流通中的货币量超过了实体经济的需求,势必会出现投机炒作,反映在一些商品价格上就是上涨。
政府出台楼市调控政策,炒楼资金不敢盲目进入,股市也不景气,流通中的资本只能见缝插针,在自然灾害背景下,一些农产品减产,种植面积减少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大蒜、绿豆一类原本不起眼的农产品在资金的作用下兴风作浪。
用东方艾格农业咨询公司分析师马文峰的话说就是,哪里有缺口哪里就有资金。
马文峰告诉记者,所谓缺口就是前期由于产能过剩,出现过过低价格,这种情况下农户肯定会减少种植,供应势必出现缺口,如果再遇上自然灾害等因素,炒作题材就更加充分。
分析被炒的大蒜、绿豆、生姜等也的确如此,大蒜曾出现过8分钱的低价,生姜也曾经低至4毛一斤,绿豆价格一直波澜不惊,但种植面积逐年减少,加上春季干旱,云南贵州等地绿豆几乎绝收,去年主产区内蒙古、吉林也遭遇干旱产量减少。
另一特点则是相对大宗农产品,这些盘子较小的小杂粮就像股市的创业板一样,容易操作,仅金乡一地,就出产全球四分之一的大蒜。
统称小杂粮的红豆、绿豆、谷子,2002年的产量是350万吨,到了2008年已经减少到了250万吨,2009年恶劣天气造成主产区减产,则成为资金炒作的重要题材。
不过,马文峰也表示,盘子小有缺口只是这些商品被选择炒作的原因,根本原因还是资金充裕,“只要资金充裕,下一步还会有农产品被炒作,仔细分析那些有缺口的小盘农产品,也许他们就是下一个被炒作的对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