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后都是肮脏的”
今年年初,国内公关行业领头羊蓝色光标成功登陆创业板,成为国内首个上市的公关公司。虽然这是整个行业标杆性的事件,但网络公司行业仍是一派纷乱的状态,“作坊式”的小公司占据主流。
有媒体曾经作过一个粗略统计,目前注册的正规网络公关公司应该超过1000家,而仅有一个网站或博客的作坊式公司则以万计,其中85%集中于北京。究其原因,是这个行业门槛很低,任何一个人,只要两三个月就可以掌握其中的规律。
这些作坊式公司充斥着市场,也使得这一行业缺乏真正的人才。一位转型到传统广告公司的某网络营销从业者就说:“真正高级的比较有能耐的人不会找他们(作坊式网络营销公司),现在他们给我一个副总我都不去。”在这些公司里,大多数员工的工资也比较低,两三千元已经算是高收入。
聚合联动传媒公司执行总经理王强对南都周刊记者说,很多所谓“网络推手”开了公司后,仍然走不出炒作思维,远未达到营销类的高度。
对这些作坊式公司而言,市场竞争的激烈让他们在接单的时候饥不择食,“脏活”、“黑活”都敢接。比如北京一家30多人规模的公司,一般接一单也就是几万到十几万的份额,但运转成本太大,“一个月光办公室的租金就要五六万”。
在这个业内,规模较大也是业内最有名的当属北京1024互动营销公司。早在2008年,公司首席执行官童紫静就在一次营销年会上宣称:“1024先后服务于100多家知名公司、相关行业的领军企业,拥有监控10万个论坛及维护言论的能力,拥有1000人的营销队伍,拥有独到的网络言论监控系统,可以第一时间提供网络言论的监控报告,同时对相关言论作出反应。”
在这些公司的日常业务中,不乏诋毁、抹黑对手的行为。2008年度艾瑞最佳新营销专家(查看营销专家博客)曹芳华分析说,这种“涉黑”操作,主要有两种做法,即自我粉饰与抹黑对手。而自我粉饰又涵盖两个方面的内容——发布有利于自身的网络舆论、屏蔽或者删除负面言论,从而打造良好的品牌网络口碑。
康师傅“水源门”、三鹿奶粉删帖事件、抹黑新东方等事件,都被认为是“网络打手”的杰作。此次被警方调查的博思智奇事件,更是牵扯到了中国两大乳业巨头伊利、蒙牛,当事人被司法逮捕等元素,让这个年轻的行业一时人心惶惶。
“这些网络公关公司已经彻底让中国的公关以及网络营销蒙羞,”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胡泳在接受南都周刊记者采访时如是说,“今天当消费者看所谓的危机公关,所谓的互动营销,所谓的网络营销这些东西,尽管这些名词都很好听,实际上这些名词的背后都是肮脏的。”
易观国际咨询机构分析了“网络黑公关”泛滥的原因:网络公关行业进入门槛并不高,少数作坊式企业进入该领域后并未遵从正常的商业规范,从而致使“网络打手”等现象的产生。
只要敲击下键盘,动动鼠标,就可能影响攻击目标的美誉度。“违法成本太低。”赵勇说,“这个行业不怕做坏事,就怕做错事。”
知名财经评论人叶檀(博客)女士这样评价:“这些公司不仅没有明确的价值观,更不可能成为公序良俗的建设者与维护者,他们属于‘黑寡妇’式的最可怕的破坏者——以自杀式的代价,获得菲薄的收益。”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