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盲点可能出现误判
但记者采访中发现,大部分珠宝零售商都否认这种行为是行业潜规则。“一般企业不会主动去做低含金量。我们有时候为了保证在加工过程中的损耗,还会主动要求将18K金的含金量调高到76%。”广东一家珠宝企业负责人称。
记者调查获悉,18K金等非镶嵌产品,国家的检测机构在产品上市之前没有强行检测规定,有些企业自检的、有委托第三方检测的、也存在根本就没有进行检验的。“目前检验贵金属的方法主要分无损检验和有损检验两种,有损检验主要有火试金、ICP等离子光谱仪器检测等方法,无损检验流行使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等仪器检测。”上述珠宝企业负责人表示,有损检测成本太高,只能用于个别抽检。
由于检测标准不统一,珠宝企业在跨省运营中存在很多监管问题。据悉,由于国内检测机构之间存在利益竞争,往往部分获得广东证书的珠宝到了异地却很难过关。
小知识贴士
国家标准G B11887-89规定,每开(英文carat、德文karat的缩写,常写作“k”)含金量为4.166%,18K =18 4.166%=74.998%(750%)。在理论上100%的金才能称为24K金,但在现实中不可能有100%的黄金,所以规定:千足金 含金量大于99.9%,足金 含金量不小于99%。
根据产品的需要,18K金另外25%的贵金属组合后:
18K蓝色K金:75%+铁(适当的) 18K黑色K金:75%+浓铁
18K紫色K金:75%+铅 18K黄色K金:75%+镍+银+锌
18K玫瑰K金:75%+铜+银+锌
18K白色K金:75%+银+镍+铂+锌或75%+钯,呈略带青黄的白色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