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
1 审稿编辑部员工初中毕业
符莉夫妇设立的审稿编辑部,由招聘的3名中学文化程度的员工组成,而投稿者大都受过高等教育。编辑部成员徐云辉说,她主要负责“审核”来稿的格式、字数和错别字,“有时也淘汰少量不符合要求的论文。”符莉直言:“我们不管论文的专业性,就是为大家提供一个学术交流平台。”
为掩盖造假,符莉要求员工只接受电子邮件投稿,期刊编辑部地址全为虚构。
符莉还编制了“常见问题回答手册”对员工进行系统培训。问:“如何查询杂志属于国家二级期刊?”答:“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并没有对任何一本杂志评定级别,由该杂志的读者和作者针对杂志满意度而评比出来。”问:“是非法的刊物吗?”答:“本刊1995年创办,每个月底出版一期,如果是非法刊物,能一直创办到现在吗?”
2 员工朝九晚五还上保险
符莉自办学术刊物诈骗7年,为何无人查处?办案人员认为,其中既有一系列貌似合法的外衣“掩护”,也有投稿者为晋升职称不愿举报的因素。
“我们实行‘公司化’运作,几年下来,连自己都觉得自己已经合法了。”编辑部员工徐某表示,每天上午9点上班,下午5点下班,每周开例会总结表彰,还有休假制度。“老板甚至给我们签合同、买保险,我慢慢觉得在这里工作挺光荣的。”
记者发现,这个“论文”公司在一些中央级大报上刊登广告,公开宣称“期刊具有国际国内刊号,属于国家级核心期刊,主要职能是方便作者晋升……”等。
3 被查处后业务仍源源不断
他们还与一些权威网站建立不正当合作关系。据调查,符莉夫妇的网站参与了百度竞价排名,投稿者提出在学术论文数据库上能够查询全文的要求后,符莉主动联系重庆维普咨询有限公司及中国知网开展合作,两家网站相继给她“创办”的部分杂志颁发了网络出版证书和收录证书。
造假团伙得以壮大,还因为单个投稿者涉案资金少,且很多人通过论文达到了晋升职称的目的,不愿举报。符莉说:“很多教育卫生行业的作者反馈,论文在他们评定职称时起到作用,还主动介绍同事给我们投稿,甚至要求寄发票到单位报销。”
办案人员表示,即使在被查处之后,仍不断有投稿者打电话到编辑部,咨询发表论文和汇款事宜。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