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店销售差距10倍以上
此前,由于市场天花板仍未出现,国内体育品牌的大手笔营销费用、不断上调的产品价格,令这些品牌自认为可以向国际一线品牌的行列靠拢。然而,现实却显示,国内体育品牌和国际体育品牌的品牌影响力差距依旧较大。
根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北京一商圈的调查发现,从同样的折扣店来看,国内品牌和耐克、阿迪达斯单日销售额差距至少在10倍以上。耐克的一份内部数据也显示,耐克在北京销售最差的门店为单日2万元,而国内体育品牌的销售一般不超过2000元。
巨大悬殊的数字背后,竞争的残酷更为凸显。“如果以每日销售仅2000元来看,这家店就是每天都在赔钱,除去租金、人工费之后肯定都是亏损,这些店根本没有办法存货。”
但是目前库存压力激增,国内多数品牌也不得不展开 “折扣店”策略。2012年上半年,李宁(02331,HK)、安踏体育(02020,HK)、361度(01361,HK)、特步国际(01368,HK)、匹克(01968,HK)和中国动向(03818,HK)这6家国内运动品牌的总库存达37.21亿元,与去年年底36.99亿元的总库存相比,稍有增长。其中,匹克的存货总额增长了1.07亿元,平均存货周转天数由上年度的49天,大增至86天,平均应收账款及应收票据周转天数,由66天增至121天。上述市场分析人士向记者透露,“这些库存至少需要3年时间来清货,当然还没计算上每年新出的产品。”
折扣店无疑成为国内体育品牌快速清货的一个渠道。据记者不完全统计,6大品牌中李宁、安踏和特步的折扣店以及工厂店相对较多,至少有上百家门店,其余品牌也正在发展折扣店和工厂店。但记者在走访多家门店时发现,国内品牌的工厂店或者折扣店的特点都是小型门店,基本为一百平方米左右,甚至有几十平方米的小店。同时,这些门店并非全部自营,有很大一部分是让第三方代为经营。
“如果只是把工厂店作为一个清库存的渠道,则与耐克的工厂店基本上没有办法抗衡,在耐克工厂店的商业圈存活的几率太低。”上述前安踏人士透露。
此前,李宁公司刚刚宣布,董事会已批准了全面实施其变革计划扩展部分的“渠道复兴计划”,该计划预计,公司将以14亿~18亿元“重点支持经销商清理库存、回购、整合销售渠道。”众多业内运动品牌上市公司的公告也表明,过去数年依赖店铺扩张导致库存巨大、相对忽视研发投入导致产品同质化严重的国内体育品牌商,正进入行业“洗牌”的关键时刻。
国内品牌去库存阻力大
一年多的时间里,6只在港上市的体育用品股市值,从2011年8月的700多亿港元跌到2012年9月的300多亿港元。去年9月份,知名投资公司高盛称,国内体育用品业进入下行周期,故终止研究四只在港上市的国内体育用品股。2012年,这些运动服饰品牌关闭了2000~3000家店铺,已经触及渠道规模的天花板。这表明,服装业的增长模式将要从渠道和营销拉动向精细化运营转变。
然而,目前对于这些体育品牌而言,从粗放式向精细化转变最痛苦的过程就是清理库存。以阿迪达斯为例,在北京奥运会之后,阿迪达斯因为营销失败导致库存激增,此后2年时间里,阿迪达斯的销售一直受到严重影响,但该品牌严格执行了清库存的策略。就目前来看,阿迪达斯是目前体育品牌中库存压力最轻的一家。
国内体育品牌的境遇却不相同。由于加盟商的销售模式,国内体育品牌在清库存的过程中面临多重阻力。
根据订货会数据显示,目前国内体育运动品牌经销商以及加盟商的需求正在下降。安踏透露2012年全年订单价值下降;匹克公告称,2012年四季度订单金额同比下降20%~30%。其中,鞋类订单金额下降25%~30%,服装订单金额下降约25%。
一名南京的大型体育品牌加盟商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反映,由于库存压力,目前二、三线城市的直营店全部都在做低价销售,打折力度至少在5折,这对加盟商的生意影响很大。而且很多时候,该名加盟商不得不到品牌的直营店选特价款进货,因为直营店的价格比分公司补现货的更便宜。同时,在最新的订货会上,该品牌还给了加盟商非常高额的订货指标,否则相应的加盟商补贴就没办法拿到。“现在来看关店是很正常的事情,谁都不知道明天会怎样。”
在清库存的压力下,以及折扣店不断开出的冲击之下,此前匹克还发生了加盟商集体出走事件。上述市场分析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经销商逃离事件不仅发生在一家品牌商,目前国内品牌轮番在上演这一幕【创业网Cye.com.cn】。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