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条乱象
来自光伏企业层面的感受,可能更加真切。
“我们是民营企业,不能跟央企、国企来抢西部大型电站的‘路条’,想要大规模建设,现在确实有难度。”王伟说。
据介绍,林洋新能源资金比较充裕,不仅负债率低,还有充分的各大银行授信,但并没有“路条”。 “有很多民企不断地在找我们进行合作。打比方说,你手上有路条,我有资金,看看双方怎么建设。”
在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王仲颖看来,让拿“路条”的企业跟有技术有钱的企业合作,就像二道贩子倒买倒卖,无形中项目成本肯定要增加,“的确现在有些政策有不合理的地方,需要调整、细化”。
王伟表示,以前政府发“路条”是两年有效期,在这两年里,倒卖几道都可以倒卖出来。他建议,路条要在有效的时间之内发放和有序发放,“不要说两年建设,必须三个月之内开工,半年之内、六个月之内做不完,这个路条就取消了”。
“像100兆瓦的电站,现在5个月就能干完了,给6个月时间开工建设应该没有问题。但很多人把路条囤积在手上,想做的人做不了,国家以为电站建设好了,指标已经完成了,其实路条在口袋里,不一定能建设出来。”王伟说。
按照中节能太阳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曹华斌所述,实际情形可能更加严峻。
他表示,现在买卖电站的事情很多,不仅拿到路条的可以卖,拿到核准的也可以卖,建了一半可以卖,建完了也可以卖,这些都导致很多电站不负责任地建设,建完以后就卖了。“去年我一个朋友买了电站,后来弄得发电效益上不来,其他的老得去检修,对企业造成很多困难。”他说。
在他看来,国家的政策出得比较快、比较好,市场也活跃起来,很多之前没有进入太阳能电站投资领域的,现在进来了,“大家可能都看这碗饭比较好端,都去抢,市场上争路条的多了,这样肯定会有他不去投资,而仅仅找批文这种现象,肯定会有”。
曹华斌建议,今年能不能完成国家下达的指标,不管批给哪个公司,可以限定多长时间必须建完,建不完收回给别的企业去做,各个省份都可以考虑这样操作方式。
中国水利水电顾问集团公司咨询师谢宏文的担心是,国家密集出台了一系列的分布式光伏促进政策,分布式光伏可能会出现一个小高潮,“这里面有没有为了完成指标,为了上项目而上项目的这些现象存在,可能现在都装上了,但后面20年的运行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
中国光伏协会提供的一份检测机构统计显示,在现场检测了11个大型地面电站,运行一年期组件当中,考虑一些不确定因素之后,发现51%的组件衰减在5%到10%之间,其中大约30%的组件功率衰减超过10%,8%的衰减超过了20%,质量问题是非常严重的。
资金难题
对于更多企业来说,最大的困扰无疑是资金问题。
近两年来,光伏行业虽然在回升,但整个生态仍然非常艰难,集中的表现就是企业很难收到钱,没钱便不敢发货。
“今年我们做EPC,很多企业希望从事EPC,第一个判断这是风险问题,如果没有融资做好,做EPC压力会非常大。”徐杰说,包括组件销售,整个产业链都是在缺钱。
“钱在哪儿呢?在银行里面,在金融企业里面,问题是,他们是不是愿意把钱拿出来支持这个行业?”一位参会企业人士如是告诉本报记者。
中国光伏协会秘书长王勃华透露,最近,20家左右的光伏企业和部分金融保险系统进行过一次座谈会。其间,金融系统对光伏产业投资提出了若干的疑虑,包括对“双反”问题的未来走向会怎样、作为金融系统怎样去区分单纯性扩产和技术改造升级等问题。
王勃华说,现在银行仍普遍把光伏发电和光伏制造混为一谈,认为2012年发生的光伏制造的困难、贷款还不了,“他们认为光伏发电和这个差不多,都是严格发放贷款、限制贷款,而且提高利率”。
表现在实际操作层面,银行、投资机构、基金等各大机构目前对于分布式融资、收益回报均持一个疑问态度。王伟给出的数据显示,到今年为止,国开行仅给两个企业做过融资,一个企业也就是几十兆瓦的量,而全国各地已经做了将近1GW的分布式电站。“还有将近1GW电站融资从何而来,这是分布式电站推广又一个难题。”
徐杰认为,很多融资,太阳能得不到贷款,不是银行的事,而是政策跟企业的事情。“国家补贴什么时候到位,很多银行都问我们这个问题,现在补贴肯定会给,对于企业来说什么时候给更关键,可能晚了就撑不下去了。”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