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何去何从?
———嫦娥二号命运大猜测
执行完探测任务后,嫦娥二号何去何从?探月工程副总设计师于登云介绍,嫦娥二号卫星的火箭可以直接把卫星送入奔月轨道,大大节省了卫星的燃料,因此如果各项任务顺利的话,嫦娥二号卫星在完成半年的规定动作后,仍会有相当数量的燃料剩余,这为嫦娥二号超额完成任务提供了很大的空间。它的最终命运,大致形成了三种设想。
第一种设想是考虑让卫星落月,对月球做补充探测,为“嫦娥三号”等后续任务提供技术验证。包括根据卫星在轨运行的情况,结合我国探月工程的后续进展,对“嫦娥二号”卫星传回的数据进行综合研究。
第二个计划是让“嫦娥二号”脱离绕月轨道,飞向更远的太空,以此验证我国更远宇宙空间的深空探测能力。
第三种办法是让“嫦娥二号”沿着月地转移轨道,飞回地球并成为地球卫星。
特派西昌记者杨大正钟锴
见习记者蒋哲
■记者手记
人类探月史竞争合作并存
“这标志着中国的太空雄心又向前迈进一步!”英国《贝尔法斯特电讯报》评论说。昨晚18时59分57秒,嫦娥二号成功发射升空,全球华人一片欢腾。
中国探月第二步的成功,受到了国际广泛关注。在国际太空竞争再次兴起的背景下,嫦娥二号的发射更显得意义非凡。正如美联社在报道中说,在美国和其他国家捉襟见肘、资金短缺之际,中国航天计划在国际合作有限的情况下正在创造新的里程碑。
从外媒对嫦娥二号的报道和评论中,竞争心态也可窥一斑。对于中国的二次探月,法新社称,以本国月神命名的嫦娥计划,是中国旨在与美国和俄罗斯平起平坐的太空探索。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文章称,中国誓言在2025年之前完成登月,印度则表示2020年前完成,“中印之间的太空角逐犹如冷战时期美苏太空之争的21世纪亚洲版。”
回顾几十年来人类的探月史,从来都是竞争与合作并存。
■背景
外国逐月计划
随着科技实力渐进,对月球觊觎已久的各国公布了一张张挺进月球计划图,月球战场上硝烟弥漫。
欧洲:2004年,低调平稳的欧洲太空总署宣布“曙光女神”计划,计划在2020年实现载人登月,同时完成月球基地建设。欧航局还设想,在月球上建立一个“诺亚方舟”,将地球物种的基因存储起来,当地球遭遇核战争危机或小行星撞击时,人类的生命可以得到延续。
美国:2006年,美国太空总署发布“重返月球”计划,核心目标是在月球上建立永久基地。根据计划,美国太空人可能在2020年首次重返月球。2009年6月18日,美国航天局利用一枚“宇宙神-5”运载火箭将两个月球探测器发射升空,这标志着美国“重返月球”计划正式启动。
俄罗斯:2007年公布的探月计划准备分4阶段实施:首阶段在2010年向月球发射绕月卫星,最终计划于2025年前实现载人登月。
德国:2007年3月绕开欧洲太空总署,宣布了独立的德国国家探月计划,将于2012年发射月球探测轨道器,预计耗资3亿欧元。
日本:计划到2020年,日本宇航员到达月球进行基地修建工作;2030年,日本拥有自己的月球基地。
印度:拟在2012年前发射“月船2号”,而印度的最终目标是于2020年实现印度太空人登月。
韩国:2007年韩国科技部发布探月路线图,将于2020年发射探月卫星,2025年发射探月登陆器。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