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看,多听,多学。”是爸爸传给张瑶的生意经,而张瑶也一直努力着做到这样。
铺子关门后,她也会向爸爸讨教,学习爸爸多年积累下来的经验。
送仙桥这里的古玩文化,不仅给张瑶一家带来了经济上的收入,也丰富着他们的精神生活。
张瑶深深地爱上了这里,她说会把父亲的玉石文化永远地做下去,将来还要传给下一代。
误入古董行孤独寂寞
同任伟与张瑶这样子承父业的年轻人不同,送仙桥里还有着一群独自打拼的年轻面孔。
他们没有父辈的经验支持,也没有师傅带着入行。从进货到经营,一切都只能靠自己的一双手。崔向荣和赵文(化名)便是他们中的一份子。
“生意好时一天卖好几件,生意不好时两个星期也难卖出去一件物品。”崔向荣说他每天早上从8点开始营业,到晚上7点才关门。
2000年宝玉石鉴定专业毕业后,崔向荣也做过一些跟地质有关的工作,但始终觉得没意思,便来到了送仙桥古玩市场。
崔向荣说自己虽然在做生意,但却不算生意人。“我们这一代做生意的方式,可能和老一辈不一样。”所以在市场里,崔向荣和老一辈少有交流。
这也让他感到了更多的孤独,今年已28岁的他还没有交女朋友。
崔向荣旁边的店铺,是他的大学同学赵文(化名)。赵文先崔向荣入行,两人将店铺中间打通,每天朝夕相处的经营着各自的生意。用赵文的话说,他是患得患失,误入古董行。
在崔向荣店铺的对面,有一家名人店铺。老板叫丁小强,今年已有56岁了。“年轻人搞古玩?不理解。古玩讲究文化底蕴,要了解物件的内涵,和当时的社会背景,而年轻人不懂这些,他们讲究立马赚钱。”丁小强摇摇头。
送仙桥古玩艺术城的刘经理却对年轻人充满信心。他认为各行各业都需要更新换代,势必会有年轻人加入老一辈经营已久的行业,他们可以为送仙桥注入更多的活力,让古玩市场受到更多人的喜爱。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