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是“抱团取暖”创业法
根据村、乡镇的地域特色,结合大学生村官的专业特长,引导相近区域、有同样创业意向的大学生村官,采取抱团式创业,发挥团体优势,实现效益优化。
案例:婺城区罗埠镇陈跃飞等5名大学生村官
婺城区罗埠镇豆制品在金华小有名气。镇里的5名大学生村官发现这一商机后,在镇政府支持下,他们每人出资2000元作为启动资金,注册成立了“金华市绿优优农产品专业合作社”,5名村官分工负责,分别负责生产、经营和管理。2010年11月,在金华市区设立了“罗埠豆制品”直销点。目前,合作社的豆制品销售情况良好。
六是“技术服务”创业法
大学生村官充分发挥所学专业特长,确定创业项目,改造传统技术,并为本地的相关企业、种养殖大户提供信息咨询和技术指导,帮助实现产业提升。
案例:金东区傅村镇山头下村主任助理潘丽娜
潘丽娜是中国农业大学植保专业研究生,她任职的山头下村有很多葡萄种植大户。她充分发挥专业优势,投身葡萄产业,并指导农户积极改造传统产业,有效提高了葡萄产量和品质。村里跟着种葡萄的人也越来越多。目前,村里的上荷塘5000亩农业现代化示范基地成为金华市示范基地。
七是“合作入股”创业法
新农村建设中涌现了一大批致富能手,大学生村官在工作中主动向他们学习,拓展创业空间,并入股参与创业项目,通过整合资源,规范生产,做大做强产业。
案例:永康市东城街道西竹园村主任助理金鹰鸽
2010年4月,金鹰鸽与在昆明从事玫瑰花品种研发的好友徐金永,共同承包村里12亩田地,搭建8个大棚,引进荷兰维西利亚、法国玛丽亚、托斯卡尼、俏佳人等190多个品种。成功种植后,80%的玫瑰被永康市区的花店、零售花商提前预订,并与金华、杭州等地多家花店达成销售协议。
八是“加工经纪”创业法
为帮助欠发达地区农民脱贫致富,大学生村官依托义乌小商品市场等平台,积极投身来料加工领域,带动农村闲散劳动力就业,实现自我创业和农民增收双赢。
案例:武义县柳城畲族镇丰产村党支部书记助理汤燕
2007年考入大学生村官队伍后,汤燕带着创业梦想来到村里。注意到村里耕地少,老人、妇女等闲散劳动力多的实际,在村里的支持下,她开办了丰产村来料加工厂,并担任经纪人。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业务量不断增长,参与群众越来越多。现已辐射临近20多个村,带动了近200人增收。目前,汤燕已和有意愿开展来料加工的大学生村官进行了结对,指导他们发展来料加工业务。
九是“网络淘宝”创业法
金华是电子商务创业示范城市,依托强大的电子商务网站资源和义乌小商品市场的低成本丰富货源,一大批大学生村官在网上销售企业产品,利用网络开始自主创业之路。
案例:义乌市苏溪镇新院村党支部书记助理龚楚楚
龚楚楚所任职的苏溪镇是小有名气的袜子生产基地。到该镇任村官后,她萌发了到网上卖袜子的想法。2010年2月25日,淘宝店“丝情袜意”开张了,经过创业培训和朋友建议,小店生意逐渐有了好转。2010年9至10月,袜子销量猛增,最多接到两万元的订单。现在网店的级别已有两颗星了,收入5万余元。
十是“多种经营”创业法
对于已经有一定成功创业经验的大学生村官,引导他们走出去、引进来,发展多元化的投资项目,开拓更广阔创业舞台。
案例:金东区孝顺镇王家村主任助理邵勤旦
邵勤旦的父母经营苗木多年,他由此萌生了投身绿化产业的想法,希望以此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在市出台的各项创业优惠政策支持下,在市大学生村官创业指导中心的帮助下,他积极投身香樟等苗木种植。如今,邵勤旦种植的小香樟树成活率高达80%,很快赚到自己的第一桶金。去年,邵勤旦还与几名好友合作成立了一家通讯设备公司,专营老年人手机,目前已占领了金华50%以上的老年人手机市场,并将业务发展到了衢州等地,实现了多元化发展。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