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为了社会而存在的公益福利机构,即使在没有政府支持的情况下依然可以长存几十年甚至几百年,这种如老子所说的“天地因不为自生故能长生”一样的辨证哲学值得我们今天的企业去学习。西方管理学家比德·德鲁克也有同样的观点论述:“企业存在的目的与意义是创造社会价值与顾客价值”,但凡是获得巨大成功且常青的公司都深谙此道。
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从零起步,在短短几年间产值过百亿,成为中国乳业龙头。在传统产业中,这样的发展速度是违背经济学原理的,但是事实却真实的存在,原因就是蒙牛为以上提到的4类利益相关者创造了巨大的价值,社会则给予其同样巨大的回报。蒙牛提出的“强乳兴农”口号得到了民众与政府的支持,因为,这首先解决了当地大量劳动力就业的问题,使一些奶农富了起来,同时带动了当地整条产业链上的各家企业一同发展,上缴大量的税金使曾经的贫困县变成了全国的富裕县,最后,优质的牛奶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因此,得到了社会的支持与回报政府免费赠送其土地,并且每生产1吨液态奶政府补贴100元,同时各方面都大力支持,银行也主动为其贷款,而消费者大量的购买则是对蒙牛最好的回报。胡锦涛主席在2004年农村工作会议上对“蒙牛”大加赞赏,为什么会这样?自然是其为社会创造了巨大的价值。蒙牛并非只是把为利益相关各方提供价值放在嘴上,而是踏踏实实将这些都落到了实处。举两个简单的例子:蒙牛为了提高牛奶的纯度,在牛奶闪蒸灭菌环节,蒸发掉更多的水分,使牛奶口感更好,纯度更高,虽然这样提高很多成本,但是顾客却以踊跃的购买作为回报。在“非碘”期间,其它企业停产或半停产时,蒙牛依然保持充足的供货,坚持不涨价并为灾区大量捐款,得到了社会的赞扬。也正因为蒙牛对社会具有极高的存在价值,当遭遇三聚氰胺事件及其它危机时,社会各方都伸出援手,力挺蒙牛。相比同为乳品行业巨头的光明乳业(600597,股吧),其为了获利,回收过期的牛奶,生产回产奶、早产奶。违反了为社会创造价值的原则,结果为社会与消费者所唾弃,利润与市场规模都不可与“蒙牛”同日而语。
企业除应该时刻想着如何为社会各方的利益相关者创造价值外,还要根据自己所处的行业,确定一个核心的经营使命,通过这个使命,来增强企业在行业中的重要性与价值。比如,世界闻名的霍克制药,就是把使命定在为病人解除更多病痛上,当然,使命不是口号,制定后要所有经营活动都要围绕使命展开,他们的员工以每秒钟有6人因为使用其生产的药品而缓解病痛感到光荣与欣慰,工作的动力自然比单纯赚钱糊口要大得多。抱持这样的态度使霍克公司的技术研发部门更快地研制出各种治疗疾病的药物,同时,他们绝对不生产对身体具有极大副作用的药物,药物的价格也很稳定。他们也为非洲等贫困地区免费赠药。这些慢慢成为了霍克的企业文化,也成了他们每天运转的原动力,自然,利润在他们并没想着如何获取的时候自己就源源不断地流进来了。相对的,还有很多短命的企业以赚钱为目的,偷工减料并压榨员工,生产出的产品自然无法保证质量,损害了社会各方的利益,虽获得了短期利益,却断送了企业的明天。
沃尔玛的核心使命是让顾客能以最便宜的价格买到优质的商品,秉承这一理念使这家由乡村杂货店起家的企业迅速成为今天全球最大的超市连锁企业,年销售几千亿Cye.com.cn美元的商业巨人,平均每周有超过一亿人次以上的消费者光顾,仅在美国,其一年就通过便宜的商品价格为顾客节约了200亿美元。沃尔玛每到一个城市,就会把当地商品的平均价格降低10%以上,充分地实现了其追求的使命,同时也非常好地满足了其它利益相关者的价值需求。其所到一处,都会解决大量的人员就业,同时带动数以百计的企业发展,上缴的税金更是惊人。这也是沃尔玛到哪里落户都会受到各方欢迎的原因,也因此成为了世界上最赚钱的公司。
迪士尼的使命是带给世人欢乐,其一直坚持以为顾客带来欢乐为目标,在迪士尼内部的每个员工都坚信并奉行着这种理念,所有员工都要带着笑容来工作,为顾客创造更多的欢乐与美好回忆。迪士尼的创办人华德·迪士尼直到临终前的一刻还在病床上为小朋友画着动画。也正因为他的信念与坚持,让迪士尼在几十年的市场变迁中,不仅超越了当初比自己大很多、强很多的同行,生存到了今天,并且依然生机勃勃,不断发展。纵观世界品牌价值前十名的企业,多是可为顾客及社会创造不可替代价值的公司,他们也都有一个针对自身企业形态的核心使命,如微软、通用电气、沃尔玛等。
我们的企业思考如何去赚钱的时候,应该改变思路,先从给予的角度切入,当“给予”的经营模式成立了,“回报”的经营模式也同时产生了。但是,注重企业的使命不能只停留在口号上,要将其作为经营理念来执行,由上到下,贯彻到企业的每个员工心中,也落实在经营的每个环节上,这样才能真正的发挥作用。企业经营使命得到全体员工的共识非常关键,如果一个企业,从最高领导到最基层员工都能抱持着一个正确的企业使命,这个企业将有十分光明的未来。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