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时代的SCIAS
2013年Q3谷歌发布的报告称中国智能手机普及率已达47%,2012年这个数字还是33%,2014年破60%已成定局。陀螺仪、GPS定位等功能都已经成为千元以下智能手机的标准配置,加之各大运营商的3.5G、4G网络的升级换代和资费调整,宣告移动互联时代正式来临。在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高度融合的今天,消费模式也悄然改变,按照经典理论的格式我称他为SCIAS:
Search主动搜索→Compare同类比较→Interest产生兴趣→Action促成行动→Show秀出宝贝
消费者首先搜索需求品类或目标商品(Search),可通过搜索引擎、电商网站,也可以是在线下通过类似“我查查”的移动端进行搜索;通过品类搜索进行同类商品或服务的主动比较(Compare),若直接在电商网站搜索目标商品,也会收到同类商品的推送消息;主动了解、比较行为之后如果消费者仍认为存在需求则会对某一商品产生兴趣(Interest)产生购买决策;如果包括硬件、网络、站端服务器、支付系统在内的整个交易过程顺畅无阻,消费者就会完成购买行动(Action);消费者在得到产品/服务后如果认为体验不错,一般就会通过社交媒体秀出来(Show)。
Show出来之后的结果分为三类:与大多数读者的需求不符,不产生任何实际影响,或是对于品牌增加任职或好感度;恰好与读者需求相符,二人又认识(强关系),则有可能直接促成读者的消费决策(Action);如果二人是弱关系(如通过微博传播),读者有此类需求,则会由Show→Interest→Compare→Action完成购买动作。
相对于经典理论中信息单向流动的大环境催生的AIDMA,我们可以看出SCIAS模型的传播方式也与目前移动互联网的信息传播方式一样——没有“终点”,在完成首次交易动作之后又会由于强弱关系的差别产生多种结果,这会给企业在各个环节的信息加工带来更多挑战,因为他们需要考虑更多的需求场景,制造更多的完美闭环以推动转化率。
为什么第一步是主动搜索?搜索的动因在哪里?我认为受移动互联网时代碎片化信息影响的人们更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也更有想象力,所以搜索的动因很简单——自身需求。我们每天被广告淹没,大城市的居民每天从各个渠道被动接触到上百条广告,它对我们消费决策的影响越来越小。
对于移动互联网的新移民来说,如果他想买一台车,他会找一家汽车综合网站,输入预算,买B级还是A级,买轿车还是SUV等信息,筛选出一批车型,之后再结合品牌印象、外观、详细配置、技术等信息进行横向比较,多次筛选后做出消费决策。对于对广告已经麻木的我们来说,现在针对单个车型的广告更多的是提醒我们是不是该买一辆车了?或者是不是该换车了?总的来说我们接收到的信息更多的停留在品类层面而不是指定商品。
还有另外一种情况:我可能根本没见过、听说过这种商品/服务,甚至不确定这个商品/服务是否存在,我的行动是将我所要达到的目的输入搜索引擎或“万能”的综合类电商网站,他们会告诉我们正在找的商品/服务到底是什么,或者推荐给你最相近的东西。
搜索和筛选经常是逐级进行的,所以品类的词汇越来越多的出现在我们生活中。你拿着智能手机站在一个陌生的地方,你现在遇到的问题是有点饿,想找个吃饭的地方,现在解决问题的方法很简单——打开地图工具定位目前的位置,搜索周边的“美食”信息,参考其他消费者的评价和人均消费,结合菜系和离我的距离,横向比较各个餐馆,做出消费决策解决自身问题。
我把模型中购买之后的行为从分享(Share)改为了秀(Show),原因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我们有更强的个性:每人顶着一个头像,吃饭时用微博发张照片,路途中用微信抒些感想,而且消息即时性强,往往不会花太多时间字斟句酌和对图片进行PS美化。而Show恰好是一个强调个性的词汇,这张照片我发了,没有任何目的,可能也没有意义,只是我想发而已,通过发送我得到了某种心理上的满足。移动互联网不受时间和地域限制,Show的频率会大幅提高,看看您的微信朋友圈中每天会出现多少个商品/服务,就知道我们处在无法逃避的大秀场中了。
科技推动社会前进,而营销人为了特定的目标推动企业与企业、企业与个人、个人与个人间的信息传递效率,紧跟科技潮流优化传播手段是我们的基本功之一。移动互联网正在改变国家的管理模式、企业的商业模式和我们的生活方式,这些改变不容分说,谁也无法阻挡,有人站上了风口,有人还留在谷底。移动互联网把我们又带到了一个枯荣轮回的节点,是向着阳光继续生长还是沦为竞争对手的肥料,这一切要看你的速度和态度。
注释:①Web1.0时代: 以技术创新主导模式、基于点击流量的盈利共通点、门户合流、明晰的主营兼营产业结构、动态网站。信息从网站向用户单向流动。
②Web2.0时代: 相对Web1.0 的新的时代。指的是一个利用Web的平台,由用户主导而生成的内容互联网产品模式,为了区别传统由网站雇员主导生成的内容而定义为web2.0。
③摩尔定律:由英特尔(Intel)创始人之一戈登·摩尔(Gordon Moore)提出的:当价格不变时,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晶体管数目,约每隔18个月便会增加一倍,性能也将提升一倍。换言之,每一美元所能买到的电脑性能,将每隔18个月翻一倍以上。这一定律揭示了信息技术进步的速度。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