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少核心技术,让我国的企业全球产业链分工中,蛰伏在最低端的环节中。2008年,全国规模以上企业开展科技活动的仅占25%。
我们曾有一个提法,叫以市场换技术。但我们是否真的换来了技术?
汽车业是中国希望以市场换技术的典型试验。
我国现在已经是世界上第一大汽车生产国,和新车消费第一大国,有各类生产企业5800多家, 2009年汽车产量超过1000万辆,汽车工业总产值达11000多亿元。但在我国的合资汽车企业中,外资30%的资本,拥有50%的股份,拿走了70%的利润,而中方企业只得到利润的30%。
今天的现实是:中档以上的汽车市场都是合资品牌和外资品牌的天下,发动机、电喷技术、变速器、转向系统、制动系统、传动系统、悬挂系统、汽车总线控制系统,依然是我国民族汽车业品牌发展需要突破的关口。
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发展公司首席分析师 贾新光
世界上大的公司都在前沿,甚至是比如说十年以后,二十年以后,需要什么技术,他们都在那里琢磨,我们想创新不太容易,你想到的东西,人家早就想到了,这是一个我们耽误了时机,或者是以前没有考虑长远的事,现在也是,比如说,你去一个企业问,20年以后的车是什么样的,他回答不出来,所以这是第二个问题,没有一个战略发展,和长远的发展,这么一个概念。
1964年到1970年,我国相继成功试爆第一颗原子弹、氢弹,成功发射第一颗卫星——东方红一号。两弹一星是中国那个时代的骄傲。但就是在那个时候,在地球的另一端也正发生着革命性的技术巨变。1971年,美国英特尔公司发明并推出了全球第一台商用计算机微处理器,从那个时候起,人类开始走向信息时代。
技术创新政策倍受世界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世界各国相继制定了关于技术创新的战略计划,尤其是欧盟成员国,几乎所有国家都在制定或修订技术创新政策,重视从战略上构建相关机制以提高国际竞争力。世界各国,在发展面前,展开了一场创新的竞赛。
英国在世界上最早提出建立国家创新体系,并把它列为政府的首要任务。1993年,英国颁布的科技白皮书中就把创新列为基本国策之一。
1995年11月,日本国会颁布实施了《科学技术基本法》,并在其提案理由说明书等文件中明确提出日本未来发展将以“科技创新立国”作为基本国策。
1997年,韩国政府颁布实施了《科学技术创新特别法》
1999年7月,法国政府正式颁布实施《技术创新和科研法》。
2004年12月,巴西的《科技创新法》经总统批准出台,这是巴西科技进步的一个新的里程碑。
2004年美国投入巨资,加紧推行一系列被称为“美国创新基础”的重大研究发展计划。
在科技创新问题上,我国的几代领导人也十分清醒。
1978年3月,邓小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出人意料地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论断。
1995年5月,江泽民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提出,中国将努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2003年,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审时度势,提出人才强国战略
2007年,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放在了最重要位置。
【胡锦涛十七大同期】: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cye.com.cn认真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加大对自主创新投入,着力突破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技术。
60年前,我国还充斥着80%的文盲,小学入学率仅有不到20%,初中入学率仅为6%,而高等教育更是凤毛麟角,每年全国的大学毕业生仅有两万一千人。
60年后的今天,我国目前总人口中大学以上文化程度的已超过8000万人,位居世界第二;
至2009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达2263所,各类高等教育总规模为2907万人,居世界第一;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继2002年突破15%进入大众化阶段后,2008年达到23.3%;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总规模占据世界的份额已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1/46提高至目前的1/7。
以不足全世界3% 的教育经费,支撑起全世界20% 以上的受教育人口,我国完成了从世界头号文盲大国到教育大国的历史性跨越。
而伴随着投资巨大的“211”、“985”工程的实施,我国高等教育与世界一流的距离正在拉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