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经历过太多的苦难和灾祸,但从来没有被灾难压垮,始终生生不息,繁衍发展。这是因为她有着坚忍不拔、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有着在艰难困苦面前同舟共济、共克时艰的优良传统。强大的国家意志在这个饱受磨难的国度迸发着时代强音。
【解说】
我国经济平均每年保持9.8%的增长速度,已经跃升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在这令人欣喜的同时,人们也发现行进的中国正面临着一系列的“难点”。
经过30年的艰苦努力,我们在经济还不发达的情况下,有效地控制了人口的过快增长,但我们仍然是世界上人口压力最大的国家,“未富先老”成为新的难点,老龄化问题正扑面而来。
国家看每年投入数百亿元创造出1200万个就业岗位,而每年全国新增劳动力却达2000万,就业是难点。我们同时还面临人力资源短缺的现实,仅在长三角地区,16个工业城市的120万家企业中,技师、高级技工缺口就高达68%。缺人又是难点。
我国农村改革30年来,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使农村贫困人口大幅度减少,率先实现了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但在农村,农业产业化程度还处于世界上较低的水平,农民不小康,中国不小康。农民如果留在土地上,难点在增收。
带着脱贫致富梦想的上亿农民来到城市的时候,一系列问题又开始浮出水面。国家每年新增数几百亿元人民币投向社会保障,但1.3亿农民工在城市依然遭遇社会保障缺失的尴尬。对进城的农民,难点在保障。
我们的发展需要大量土地资源的支撑,工厂厂房、道路建设、城市扩展都需要使用土地,土地资源紧张是经济增长的难点。
而我们用占世界7%的土地养活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破解了“谁来养活中国”的质疑时,18亿亩耕地这个底线已经是我们的生命线,保证粮食安全的难点是在对耕地的坚守。 我国煤炭、石油、天然气、水等一系列重要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在全球范围内都排在中下游水平。石油、富铁、富锰、铜……中国已经开始依赖进口。我们的难点是资源短缺。
但我们每创造1美元GDP所耗费的能源,却是美国的4.3倍。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难点是节约。
西方工业化走过了的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但我们却必须在环境和发展之间找到一种平衡。难点是既要发展,又要在发展中守卫家园。 几十年的发展,我们形成了一套社会保障制度框架。但今天我们应对就业、医疗、养老、住房、教育等一系列民生问题的时候,因我们庞大的人口基数而呈现的保障规模,是我们有限的财力不得不面对的难点。
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们需要节节攀升的经济增长,但是,在越来越多的“世界第一”的背后,cye.com.cn却仍然没有摆脱投入高、产能低、消耗大、小产业过多的旧工业化模式。我们如果要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难点在自主创新能力。
“中国国情”是诸多难点中的关键词,解决这些难点,没有可以遵循的模式和样板。是一场攻坚战,更是一场持久战。这意味着我们国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虽然我们的过去、现在和将来,都面对着许许多多的难点,但我们在探索中前进从未停止过。
【字幕】中央党校副校长 李君如
新一届领导人,既继承小平同志、江泽民同志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又根据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新的阶段特征和新的问题提出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战略思想,又应对复杂问题,包括目前正在应对的国际金融危机这么一个严重的考验。这里呢,再次显示了我们党是不仅有凝聚力,而且有创造力,有创新力,能够驾驭复杂局面。
【解说】:
我们在一步步前进,国家在一天天强大,看着日新月异的变化,面对举世瞩目的成就,除了兴奋和喜悦,我们还似乎不应忘了什么。
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同志都曾多次告诫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对很不安宁的世界,面对艰巨繁重的任务,一定要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清醒地面对前进路上的各种风险与挑战。”
2005年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结束后,面对700多名中外记者说出了这样一段语重心长的话。
【同期】:我们这个民族,在历史上灾难太深重了。这就培育了它忧患的意识,生存意志,和追求和平与发展的愿望。我们这个国家太大,问题太多,太复杂,这就要求我们这个民族,不畏艰险,百折不挠,坚定信心,永远奋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