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开放的移动互联网生态由此形成。那些安装在华为手机上的程序,就像一颗颗贴在客户身上的体温计,而那个像“壳”一般鸡肋的ROM,就是传感 器,它的存在,让终端软件、各种网络服务与移动终端深度融合,用户将被终端、软件服务和运营商管道全方位锁定。这不仅有利于运营商和应用提供商更加方便地 通过华为终端进行系统配置、故障排查、用户行为研究和业务管理,又节省了他们对用户的管理成本,还能极大提升他们的服务体验,进而增强用户对应用乃至对运 营商的忠诚度和黏性,如果这一切实现的话,他们没有理由不为华为的这种服务付费。
为什么是第三方ROM
三、为什么是第三方ROM
写到这里,我想我们可以明白,为什么创新工场的点心项目,能够在几十人规模的阶段就拿到几千万美元的融资。为什么退而不休的雷大侠愿意砸钱给一帮出自微软、谷歌、百度、金山、阿里巴巴、迪斯尼、摩托罗拉、联想、比亚迪的热血青年,以一周一个版本的速度去升级MIUI。
然而,是什么样的产品价值,能够蛊惑这些精英,在第三方ROM这个“没有故事、巨人环伺”的市场里放手一搏?
作为产品,第三方ROM很好地弥补了移动互联网的分裂。
首先是手机终端的分裂。移动互联网是没有“Wintel”的市场,不同的手机硬件、手机操作系统、甚至不同版本的手机操作系统,提供的体验并不 一样。既然硬件厂商不擅长做软件,操作系统开发商做不到高度统一,那逻辑上意味着以“统一体验、增强体验”为根基的第三方ROM存在需求。
其次是终端的分裂,或者,我更愿意称之为用户行为的分裂。他包括使用场景的分裂以及更高级的——情景智能。比如用户可以通过家庭、企业、个人三 个连接中心,便捷的把各种终端连接起来,而终端作为“云”的连接点,构建无处不在的“云网络”,随时随地都能实现轻松而便捷的链接。而在情景智能的环境 下,不同终端能够根据用户属性(身份、使用习惯)、状态属性(时间、位置、环境),智能呈现所需要的信息,让用户能在正确的时间和准确的地点上,得到最合 适、最贴切的回应和感知。这个时候,就需要一种强大的服务,能够跨越不同的终端,提供上手就会、免学习、免记忆、即插即用、界面友好、操作简洁的体验,而 第三方ROM可以做到这一点。
任何终端都是为用户服务的,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的任何信息消费需求都是通过终端来实现的,而终端的功能与服务又是通过网络中和网络外的软件(SaaS)转换来的。对此,华为人用著名的C³价值公式进行了总结:
(i) 用户 = ∑(终端i) = ∑(终端i [功能j]) = ∑(终端i [功能j {SaaS}]) (i)
(ii) 对某具体用户x,则该公式变为:
用户(x)= ∑(终端i) =∑(终端i [功能j]) =∑(终端i [功能j {SaaS [App Set x]}]) (ii)
把公式(i)、(ii)用文字描述一下,即是说,用户的价值与其所使用的网络终端数(含网络特性),每个终端上的功能(包括网络功能),每个功能所需要的SaaS,及SaaS上能实现的个性化软件与App业务等相关,因此用户价值成为了这些变量的函数。
那么,哪类产品能够对{SaaS [App Set x]}产生最大的影响?我认为是第三方ROM:
1. 通过高度自定义的体验吸引用户(X)
2. 通过强制分发应用、管理应用来黏住用户(APP Set X)
3. 基于前述两层服务带来的庞大数据和用户信息,跨越平台(OS/使用场景),锁定用户({SaaS [App Set x]})
这个CYE洞察并不新锐,浏览器厂商一直以来就试图做这样的事,比如Opera、爱可信(ACCESS)都在朝类似方向努力。但是受到浏览器产品本身的限制(比如体积小、缺乏对硬件的管理)等等,它们难以像ROM那样,直接建立起这样一个跨越所有分裂状态的平台。
试问,还有什么能比ROM更接近终端、更容易捕捉用户行为,更方便定义用户价值(Set APP)?而又有谁可以比第三方ROM,更能占据这个优势(既免去了驱动、管理硬件,又有技术功底,能够基于原生ROM做好增强体验)?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