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问题
现在的关键问题是,这类技术何时能够进入主流。Connect.me创始人德拉蒙德·里德(Drummond Reed)认为,一款“杀手级应用”将成为整个行业的催化剂。首款依托个人数据寄存器和个人数据网络的服务,将标志着这类产品进入主流。他的公司正在利用一款名为The Respect Trust Network的服务打造这一Cye框架。该服务的原理如下:无需注册多个网站,不必记住大量密码,也用不着打开多个浏览器标签,只要登录一次,然后与名为“个人频道”的寄存器建立关联即可。通过该服务,便可访问用户所列的各种购物网站、银行账号和博客。该服务计划于2013年末发布。
曾经任职于网景和McAfee的卡梅隆·刘易斯(Cameron Lewis)则采用了不同的方法。2011年,他推出了可以充当网络客户端的Statz.com网站,帮助用户创建经纪账号——类似于Schwab和E-Trade——并管理个人数据,从而直接出售给营销人员。他将这种模式称作是数据管理行业的首个“商会”。当Statz.com无法继续融资时,刘易斯利用类似的创意创办了The DataBanker。
其他观点
尽管以广告为基础的互联网为美国贡献了2%的GDP,但网民还是非常渴望利用自己的个人数据盈利,或是对数据加以控制。但部分批评人士并不认同这一理念。咨询公司Wireless Internet & Mobile Computing总裁阿兰·瑞特(Alan Reiter)就明确表达了这一观点:“坦白讲,我没发现这些公司中有多少取得了成功。”他指出,消费者已经在Facebook和其他社交网站上免费提供了数据,并且同意企业收集这些数据。
隐私和用户保护组织Personal Data Ecosystem Consortium执行总监卡利亚·哈姆林(Kaliya Hamlin)分享了一份名为《个人数据现状》的报告,其中列出了三大主要商业模式。例如,存储于寄存器或通过实时网络浏览器访问的数据,可以由所有者直接销售,也可以通过第三方销售给广告主。此外,借助数据聚合服务,用户还可以将自己的数据与他人的数据汇总起来,然后一同出售或分享。“可能还有很多其他的模式。”哈姆林说。
Azigo的特里夫西克则认为,广告主完全有可能调整与消费者的关系,因为这符合他们的利益。如果消费者成为高质量的数据来源,对复杂的数据挖掘技术的需求便会降低。这也符合西格尔的观点。个人数据向云计算的大规模迁移已经进入到关键阶段。最终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当智能手机变成‘哑巴’时。”他说,“当LG、三星(微博)、HTC(微博)这样的公司生产的手机不再提供本地存储空间,而需要通过互联网获取所有信息时,哑巴手机时代就将开始。”届时,所有设备都要以个人寄存器为中心。
西格尔认为,苹果届时也会被迫推出优秀的数据寄存服务。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