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缠”的种子用户
从商业模式上,很多人乐于将按月订购看做是团购的延伸,因为二者的商业流程颇为一致:用户需要先付费,服务商集体采购再分发产品,只是用户可能不知道收到的产品具体是什么而已。所以,对于服务提供商来说,实现现金流相对容易,成本、风险反而更小。
这种观点得到了一些创业者的认同。
“国内的按月订购甚至包年订购,有点像传统的预付卡概念。”汤志能说,国外按月订购强调定制,赚的不是产品的钱,而是赚增值服务,即定制的钱,一个产品若值20美金,它就卖40美金,而国内的盈利更接近传统的预付卡,从消费产值上看,银行本金的利息加起来净利润可到15个点左右,按月订购网站与它相似,目前赚取的是服务费,或者加点利息。
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中,国内的按月订购公司都不愿透露自己的营业成绩,但不可否认,它们之所以能获取用户和利润,关键点也与团购相似,如何搞定上游商家。
拉比盒子的做法是直接延伸到上游,自己做产品。它的创始人王雯吉对南都记者说,“拉比盒子自己做产品开发与设计,然后找外包商生产,进而通过包月制进行销售。”他坦承,这对公司的资金、人力等是挑战。
按月订购的确省时省钱,但同时,吸引第一批用户可不那么容易。
“按月订购的商品,很多是别人帮你搭配的,但不是所有人都喜欢被人指导该穿什么、玩什么。”启明创投董事总经理甘剑平对南都记者说,他曾问过身边不少女性朋友对化妆品按月订购的看法,绝大多数的回答是,“我自己会做决定”,日用品并不需要第三方来为你做决定,“红酒、早教等专业领域,如果有专业人士为你做建议会更容易被接受。”
此外,心理价格的接受度以及包年包月的预付费模式被创业者们认为是用户能否接受按月订购的最大挑战。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