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和:担保公司模式
企业作为担保人,风险仍然不小。中国饲料行业的“六和集团”,则设计了一种“担保公司模式”。
六和于2007年成立了“滨州和兴牧担保公司”,注册资金为2000万元。该担保公司可担保的资金额度,是其注册资金的五倍,即一亿元。而这笔钱,可建设约400栋标准化鸡舍。而且鸡舍建设完毕后,农户还可以继续从担保公司获得担保,从银行处获得流动资金。根据鸡鸭的养殖周期,一年可周转6次,即形成6亿元的流动资金。
在解决了基地建设的资金后,六和再通过旗下的饲料厂、冷藏厂、种禽场、兽药厂,为养殖户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其中包括场房基建、保姆式技术服务、质优价廉的种畜禽和兽药等等。
获益于此,六和的销售收入快速增加。2006年的收入约为98亿元,2010年则上升到507亿元!
从上述案例可以看到,从传统的企业直接投资或与农户共同投资建设基地,到六和成立担保公司,放大杠杆为农户担保,商业模式在一步步创新升级。
对冲农产品价格波动
如何应对农产品价格波动的风险,是企业必须要面对的难关。大多数企业的办法是,将价格向下游传导。但这种随行就市的方式,会导致企业在竞争中处于被动地位。而一些企业则通过商业模式的创新,来应对这种风险。
“建立仓储基地”的模式
为了应对原材料的价格波动,一些企业在仓储建设上下工夫,建立保鲜仓储,以在农产品低价时收购,高价时出售。但是,仓储基地的建设成本和运营费用都不低。但以下这两家企业的作法,倒有值得借鉴的地方。
某大型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其产品主要是鲜玉米食品、饮料系列。它将国家兴建的防空设施,改造成亚洲最大的冷库,可储存玉米两万吨。这些冷库,不仅有效对抗了玉米价格的波动,而且运营成本也较为低廉。
而另外一家水果企业,则在自建的冷库周边,建了普通仓储及农贸市场,将冷库业务与商业地产相结合。再通过商业地产项目的收益,低成本拥有了自己的仓储能力。
对产品进行深加工,提高附加值
深加工的产品,不仅附加值高,往往也具有更强的抗风险能力。我国红枣行业的龙头“好想你”,就是通过这一方式,来应对价格波动的。
“好想你”的原材料成本最大,占销售总成本的77-87%。因此,它通过以下三种方式,降低原材料的成本,来应对价格波动。
一是产品深加工。“好想你”开发了深加工产品枣干和枣片,原材料成本占比分别降低到65%和27%。
二是产品高端化。新疆是我国的高端红枣产区,虽然采购价格高,但毛利率更高。比如,公司以每公斤25元所收购的红枣,毛利率通常为25%。而以每公斤35—40元收购的红枣,毛利率则超过了30%。
三是自建基地,平滑价格波动。公司在2011年自建的生产基地已经超过5000亩,2012年将再增加1000亩。
“套期保值”模式
而一些企业利用“金融工具”对冲,也是一个富于创新的办法。它们利用期货市场,实施“套期保值”来规避价格波动风险。只要策略得当,就能够发挥很好的作用。
例如,“北京大北农科技”的主要业务是饲料开发、生产和销售。其原材料主要是玉米、豆粕、油脂、米糠、棉粕、菜粕、面粉等,占比为40%左右。为此,公司利用期货市场,买入相应数量的期货合约,规避现货市场价格上涨而导致采购成本上升的风险。
2010年公司预计玉米、豆粕等用量达到45万吨以上,为此它在期货交易所买入相应的期货合约,总量不超过5万吨,占2010年原料预计用量的10%,保证金不到2000万元。最终,尽管当年公司所采购的玉米、鱼粉的均价分别上涨了16%和37%,但由于它在期货市场上赚了钱,对冲了现货市场的成本上升。当年公司饲料产品的毛利率仅下降1.5%,这部分得益于它的“套期保值”举措。
成熟的企业,必然要介入期货市场。而传统的“公司+农户”模式,将会发展成为“公司+农户、基地+工厂、期货+订单”的新型农业模式。
农业企业:管理越规范,越容易脱颖而出
农业企业在管理上越规范,就越容易与其他竞争对手拉开差距,并利用资本市场,取得更大的竞争优势。
在农业行业中,企业在财务规范上存在不足,上市公司也屡曝造假丑闻,这与该行业的特殊性有关。因为企业的存货,主要是大量的农产品,不容易测算和盘点。而且农产品的采购和销售,多为现金交易。同时国家的税收扶植,也导致企业的造假成本较低等。
还有一些企业,由于财务意识淡薄,产品销售合同与财务账目信息不一致,无法向投资者说清楚企业经营与财务状况的勾稽关系,这使它们很难和资本市场有缘。
我们从“雏鹰农牧”现金结算比例的改变,来看它如何提高管理水平,并最终登陆资本市场。公司主要经营生猪和鸡的养殖,其采购对象和销售对象多为自然人,比如农户、种植户和中间商等,因此现金结算量较大。2007—2008年其采购额中,现金结算比例超过85%。在销售中,现金结算比例也超过96%。
但此后,公司下决心规范自身管理。在采购方面,增加“法人供应商”,并逐步选择经营规模大的供应商长期合作,同时要求它们给予一定账期,并采取银行转账或汇票等方式结算。公司2009年采购的现金结算比例为42%,2010年上半年则降低为27%。在销售方面,同样要求客户采取“银行转账”方式结算。客户上门提货时,财务人员与客户一起到银行将货款提出,再存入公司账户。2009年,公司销售的现金结算比例为61%,2010年上半年则降到5.7%。另外还制定了采购和销售的内控制度。
这些改革与创新,不仅使“雏鹰农牧”获得了投资者和证券监管部门的认可顺利上市,也使得它脱颖而出,成为相关领域的龙头企业。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