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象 墓地市场变身房产市场
2007年,国务院出台的《殡葬管理条例》修改稿明确规定:“公墓经营单位应当凭用户出具的死亡证明出售墓穴用地,不得为没有出具死亡证明的人出售墓穴。”
但记者在调查中却发现,不少商家利用了供需紧张的趋势,趁机违规炒卖墓地。
3月27日,一位自称姓何的女士在网上宣称她有墓地转让。记者联系何女士,她介绍,10年前,在一位墓地转让中介的推荐下,她在广州某墓园一次性购买了10块墓地,当时总价格1.6万元,现在肯定超过45万元。
何女士还告诉记者,她除了自己在网上发帖销售外,还暗中委托给一些房地产中介。记者在调查中还发现,部分墓园管理人员也私下称,可以违规销售墓地。
3月28日下午,记者以购买者身份咨询广州某墓区的工作人员,明确表示没有买墓所需要的火化证、死亡证或迁坟证等材料。该墓区工作人员随即表示自己不能决定,要向经理请示。
随后,一位自称是经理的女工作人员秘密向记者透露,没有相关证明也可以购买墓地,只要交够了钱,就可以立马出具相关的公墓安放证、合同书和发票等。
虽然她不断叮嘱记者不能将购买的墓地转让,但她同时也向记者承诺,“只要购买了,就没有人能管得到。”
据这位经理介绍,该墓区还专门成立了一个“自选地”项目,客人可以购买任意面积的墓地,每平方米49800元。
然而,国务院于1998年颁发的《关于贯彻执行〈殡葬管理条例〉中几个具体问题的解释》中明确规定:埋葬骨灰的单人、双人合葬墓占地面积不得超过1平方米,埋葬遗体的单人墓占地面积不得超过4平方米,埋葬遗体的双人合葬墓不得超过6平方米。
为了逃避这个规定的约束,这位经理向记者透露,“下葬的时候只做一个小的墓碑,然后在周围种上花草树木就行了。”
业内人士认为,不少商家趁机炒作,有些墓园管理人员违规高价销售,有些中介囤积墓地,这是导致墓地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
“囤积越多,时间越长,就会导致资源愈加匮乏,墓地市场已经成为了另外一个房地产市场,炒墓地就像炒房子。”
出路 能否推行经济适用墓?
天价墓地并非广州独有,国内其他城市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对此,早在几年前就有学者提出,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应该提倡和鼓励市民采用海葬等方式。
但这些措施的效果并不明显,据2008年的数据统计,广州每年火化遗体近5万具,在骨灰处理方式上,80%以上是骨灰楼寄存,少数骨灰安葬于公墓,而骨灰撒海和骨灰还林只占总数的0.6%和2%。有市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传统的墓葬风俗不会改变,“寄存只是因为暂时没钱,买不起墓地”。
墓地价格一年贵过一年,业内人士提出,政府可以像控制房地产一样,用建经济适用墓的方式,来解决天价墓地的矛盾。
广东省社会学学会会长范英教授表示,以目前广州的经济实力,完全具有推行经济适用墓的条件。
但也有市民告诉记者,经济适用墓虽在理论上可以缓解墓地供需紧张,但在现实中却存在一定问题,“最大的难题在于民间风俗”。
据介绍,很多市民在选择墓葬时,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看“风水”,“很多人是要让风水先生算过后,才选择墓地,并选择建多大面积的墓地。很多人觉得,把墓地建得越大,家里人就越有面子”。
“降低墓地价格,一方面是政府要严格打击炒墓,另一方面,市民也要理性选择殡葬方式。”广州市民吴先生认为,真正有钱买豪华墓地的毕竟是少数人,很多收入较低的人群买不起墓地。因此,政府可以考虑将墓葬作为一项公共服务来管理,公墓管理改革应该划清与商业经营的界限,同时,政府还应该引导市民不要盲目追求“风水”,这样才能真正推行经济适用墓地。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