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傻的艺术品基金?
今年年初,天津文交所的艺术品交易着实火了一把,《黄河咆哮》曾创下18个交易日较之发行价上涨1870%的记录。然而之后的跌势就没有停止过。截至9月16日,该画作份额价格只有3.38元,而其上市开盘价高达7.47元。高位套牢的资金数亿元。
艺术品基金和天津文交所有相似之处:都会把投资艺术品的门槛降低;都会将金融资本引入艺术品市场,推高艺术品价格;都是艺术品金融化的做法。
那么艺术品基金是否也会面临天津文交所面临的风险:泡沫破裂,投资者损失惨重。
文邦投资的投资经理谢尚晋认为:“好的艺术品,只要精品,现在价格不算高。”而泡沫的魅力在于破灭时,才知道是泡沫。 金融危机过后,各类艺术品的实物价格几乎没有跌的。从古玩书画到玉器瓷器无不一路上涨。甚至改革开放后的中国人几乎没有尝到艺术品下跌的滋味。
反观国外,在艺术基金发展史上,曾经发生过多起以投资失败告终的惨案,但很少被人提及。从1989年至1991年,巴黎国家银行投资2200万美元,购买了16幅法国及意大利的绘画及素描作品。在7年之后,该银行出售了这套投资组合的艺术品,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作品最终的成交总额比购买时还少了800万美元。
此外,纽约大通银行发行了一只价值为3亿美元的艺术品基金,摩根建富投资集团发售过一只2500万美元的艺术品投资基金,日本Itoman Mortgage corporation曾投资5.2亿美元购买了7300件包括雷诺阿等西方现代主义及印象派的绘画作品,然而,这3家公司的投资基金都严重亏损。 对于艺术品基金而言,泡沫的风险只是其一。
另一风险在于标的物是否是赝品。9月15日,中央美院1982级学生联合声明表明这类风险时刻存在。
这些作品是北京九歌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的。而该公司介绍自己是“2004年10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在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记设立,注册资本5000万元人民币,是从事综合文物艺术品拍卖的大型专业化拍卖公司并设由国家级鉴定专家组成的拍品审鉴机构”。
即便如此,该公司还是未能鉴别出中央美院学生的习作。
国内艺术品投资基金,无论是信托投资计划,还是合伙制的私募基金,在发展的过程中多闪现着拍卖公司的身影。早在2009年,国投信托与建行推出“国投信托·盛世宝藏1号保利艺术品信托计划”,北京保利拍卖公司即担任投资顾问角色。北京邦文当代艺术投资公司旗下就拥有北京传是拍卖公司,联手拍卖公司进行基金运作的业务布局十分明显。
目前有一部分艺术品基金是融资型的产品。即艺术品持有人要拿艺术品通过信托进行融资。而信托对艺术品的价格评估是参照拍卖行的估价。如果基金管理人和拍卖公司合谋,给一件艺术品标高价格,那么买入这件艺术品基金的投资者将会利益受损。
其次,在国内拍卖行业,操纵拍卖并不鲜见,但如果用在艺术品基金上,就如公募基金的老鼠仓那样。比如投资顾问联合拍卖行某个在艺术圈有一定知名度并且市场价格在10万元左右的画家,签一个三年协议,由其每年提供40张画,三年120张,每张以30万到50万元左右收购。一年后,开始在拍卖会上炒作,每张30万元收购的画,拍卖价标到100多万,两年后再标到500万甚至1000万元一张。
在拍卖过程中,具体操控方法是,让艺术品基金高价买入这个作品,拍卖行和投资顾问都有利可图。对于高价买入这幅画的基金咋办?其实很好办。因为艺术品基金都有相当长的封闭期,在封闭期内,投资顾问再联合拍卖行发行另一只艺术品基金接货上只基金买入的艺术品。如此反复,就是一个艺术品基金中的庞氏骗局。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