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此,阿里巴巴内部人士向本报表示,牌照问题应该不是问题。
此前,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司长欧阳卫民强调,电子支付发放牌照主体必须是金融组织,获得许可的机构,其性质必须是支付组织,不可能授权非金融企业直接从事支付业务。这被市场人士解读为是对支付宝等第三方网络支付平台的未来“泼冷水”。
由于中国银联去年以来已联合国内80多家国有及商业银行共同打造第三方支付平台ChinaPay,这可能变相为它出线创造氛围。
此外,由于银联总裁许罗德原任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司长,ChinaPay董事长刘永春又曾任央行支付科技司副司长,在牌照问题上,支付宝究竟有没有机会?
不过,《第一财经日报》仔细查阅欧阳卫民说话的背景后发现,他是在提及以中国移动为代表的电信运营商参与发展移动支付业务时所做的解释,并非针对“支付宝”。
事实上,当时欧阳卫民还强调,央行对第三方支付实行登记备案,并非限制、扼杀非金融机构从事清算支付业务,而是以政策规范其发展。
但支付宝毕竟也是非金融类企业,在获得央行等方面许可前,它同样没有正式的“支付组织”角色。
它确实在等待着一张牌照洗去外界对它的质疑,但推出3年多的《支付清算组织管理办法》仍停留在“征求意见稿”阶段。如此,马云5年投资支付宝50亿元,是否带有一些风险?
上述人士表示,从监管角度看,支付宝等第三方平台都由央行支付结算司直接监管,并一直是国家移动电子商务试点示范工程推进过程中的一部分,不可能会“堵死”,否则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就成了空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