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扩张的极限
100亿的销售目标,品类扩张的自主权,2011年春节之后,陈年把“压力”和“权力”,同时交给了凡客五大产品事业部的主管,并由此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
“目标制定之后,肯定要将任务分拆到各个部门,当时,各个部门的压力都很大。虽然第一季度增长很快,但也只完成了不到10亿元的销售,距离全年100亿、分拆到每季度25亿的目标还很远。”一位前凡客人士表示。
“之前,凡客对于顾客二次购买的开发,已经到了极致,包括返券等手段,很多方法都是业内领先的,再想在二次购买上有突破已经很难了。现在,要实现更快的增长,所有的工作只能聚焦于新品开发和新品引进上了。”而根据陈年对各产品事业部总经理的授权,“从确定产品到最后卖出去(的决定权),全部都在他们手里”。
据这位人士透露,从2011年4月开始,包括日化和其它百货品类产品,便不断被前端的新品引进部门开发出来,甚至,由于新品开发速度太快,以至于很多新品“都来不及录入ERP系统”。
不过,“前端不断采购和引进新品,后端却缺少有效的库存管理和促销推广,因此,产生了大量库存”。这位人士坦言,“在这一过程中,从采购到信息到库存等各个部门,都已经意识到库存在不断增加,但由于各个部门有不同的指标压力,大家都互相推诿,不愿意先把这个事情挑破”,“就这样,直到9月份左右,由于库存量实在太大了,已经达到了数亿元,这一问题才最终被发现”。
本刊获得的一份凡客上市申报材料显示:截至2011年9月30日,凡客的总库存高达14.45亿元(2.286亿美元);而2011年6月底和2010年6月底,这一数字分别为8.5亿元(1.347亿美元)和1.98亿元(3126.1万美元)。
这位人士称,当时,因为库存问题,凡客很多高层都受到处分,副总裁被降级成总监,总监被降级成部长。这也是凡客前副总裁吴声离职的一个原因,他在微博里面讲的“躺着也会中弹”,就是这个意思。在这位人士看来,库存一事,充分体现了凡客在运营上的压力,以及“追求迅速做大规模”的急切心理。
在库存快速增加的同时,凡客的销售增长,并未达到预期。因为,新引入的产品,成功率并不高。此前,一位电商高管称:“虽然凡客的SKU(单品)品类过万,但销售旺盛的,只有为数不多的鞋服产品。”
“要说今年凡客遇到的困难或是挑战,就是过于猛烈地拓展品类,有一些错误,比如电饭锅、面板、菜刀等。”2011年12月7日,陈年公开表示。
不过,2011年12月20日晚,面对本刊记者,他仍坚持称:“如果不是在2009年大面积试错的话,就没有凡客2010年的收获。我们鼓励试错,但一定要把握一个度。这个问题,我们6月底7月初开始反复讨论,8月,更是进行了整个公司的全面反思。”
而反思之后,陈年随即下调了凡客的年度销售目标。
前述前凡客人士透露,2011年年中,凡客开始收缩了,开始砍销售目标,从100亿元砍到了60亿元,“业务增长没有预期那么高,需要立即悬崖勒马,不然消化不了”,“应该说,凡客变得更加务实了,以前提得比较高调,但100亿是个极限,本来就做不到”。
此前,一份坊间广泛流传的所谓“凡客财务数据”称,2011年前三季度,凡客实现销售收入20亿元,全年销售收入预计为32亿元。多位接近凡客的业内人士对本刊记者表示,“20亿”和“32亿”这两个数据,应该可以采信。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