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骗子公司仿冒PE的最大特征就是公司有很多分支机构,名字往往都与全球挂钩,而且所有的管理人都曾在某著名公司任职,但当你去查的时候,往往找不到这家公司。只要稍加注意,其实很好辨认。”清科集团的分析人士向记者表示,投资人之所以上当,很大的因素是高额回报迷失了分辨能力。
行业监管真空成诈骗温床
事实上,作为舶来品的PE,从最初出现在市场上,到为广大百姓所熟知,也仅仅不过几年的时间,然后和PE超乎常态的发展速度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内有关部门的监管却迟迟没有推出相关的规范化管理,这也使得漏洞频出的PE行业成了圈钱的最佳场所。
在记者拿到的这份长达100多页的公司宣传资料中,2007年9月就已经成立的公司章程显示,环球创富旗下拥有六只子基金,囊括了科技、矿产、证券等诸多热门投资领域,而悠久的历史和名目繁多的总裁、主席乃至全球最权威金融信用评级机构给出的AAA级认证都给其披上了国际化专业基金的外壳。
而为了消除普通投资者的顾虑,环球创富还承诺,其投资风险由相关的保险机构提供担保,一旦投资失败,基金购买者仍然能够获得稳定的回报。
实际上,除了环球创富基金之外,近年来,仿冒PE圈钱的事件屡见不鲜。2009年,著名基金霸菱亚洲投资有限公司就曾遭遇此事,以“霸菱CN投资基金”及“香港霸菱亚洲投资(中国)有限公司北京代表处”的名义,设立假冒网站开展非法证券活动,诱骗投资者进行投资。
“出现这样的情况,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国内对于PE的监管还处于空白期。”北京一家资产管理公司的投资经理私下向记者透露,“监管的规定喊了很多年,但好的事很多部门抢着管,不好的事情就没人管,对PE来说就是这样。”
记者注意到,早在PE行业2006年做大后,市场就传出相关部门开始关注这一领域,并提出该不该管、怎么管?不少业内人士也纷纷呼吁,行业小的时候政府可以不介入,但是像2007年做大后政府还不介入就会疏于监管。
而此前,弘毅投资总裁赵令欢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直言,国内目前有上千家打着PE招牌的投资公司,其中真正的PE能有多少?恐怕连一半都不到。而打着PE招牌做不是PE事情的人却很多,比如非法集资,所以应该有个监管。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