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采用这样的投资策略,是因为移动互联网领域的高风险性。
“投资移动互联网其实很难,面临的压力是非常大的。我们这些VC投资了公司,很多公司过了几年后,有的就消失了,有的则转型了。这个领域绝对是高风险投资领域。作为投资者一定要做好心理准备,投入的钱很有可能就是打水漂,很难做。”倪正东告诉记者。
实际上,投资环节的这种压力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的是创业的困境。
开放下的创业困境
做现在的移动互联网业务总会让一些过来人想起2008年前后的反差。
悟空网络CEO杨宁算是移动互联网的“老兵”。2001年的时候,几乎所有的互联网公司都处于死亡的边缘。“当时新浪、搜狐的股价都跌到很低。”杨宁回忆起当时的情况。就在战况惨烈之时,移动SP(服务提供商)行业火了起来。“大家都把它当成救命稻草。在那时,我从搜狐出来创立了一家公司,专门做SP领域。最后,公司从一个10个人的企业成长为一家上市公司。我们也是正好赶上了SP的大发展时代”。
但是,2004年到2008年是杨宁比较痛苦的阶段。运营商对SP行业的整顿、行业的重新洗牌,让杨宁发现,中国的移动互联网市场看似很大,实际很小。“大多数的手机终端不智能,很多手机都不支持应用下载,手机终端的屏幕大小等属性也纷乱复杂。而当时要在塞班平台上做开发,动不动就要申请证书,开发的时候要申请一个开发品牌,要用欧元才能申请到,感觉根本不想让人开发东西。”杨宁解释说。而苹果打破了这一切。“苹果的平台策略导致了安卓跟风,安卓引起了微软跟风。这样,市场一下子就开放了”。
其实,无线业务的发展也可用三个阶段来概括。斯凯网络战略投资部总经理峦威表示:“第一个阶段是移动增值阶段,这个阶段基本上搞定管理者就是成功的;第二个阶段要搞定的是渠道,把终端手机厂商服务好,也许就能成功;我们现在进入第三阶段,在这个阶段,市场特别开放,智能终端快速发展,企业要搞定的是用户。”
这种开放性从一方面看是好事。因为从某一层面来说,这种开放环境降低了开发门槛。但是,创业者的蜂拥涌入,也让这一领域瞬间变成红海。
“现在移动互联网中小型创业公司要成功非常难。在10年前的互联网公司只要找到一个用户需求,沿着这个用户需求一直耕耘下去、坚持下去,最后都没有死。”杨宁说道,“但在今天的移动互联网领域,几乎没有哪个需求没被挖掘,而且不只被一家挖掘,甚至有的已经被10家以上的公司挖掘。”
而倪正东看到的是很多公司昙花一现:“可能今天这个应用非常热,但热了一段时间之后忽然就没有人去用它,应用就消失了。这些年没有几家公司存活下来,移动互联网公司创业非常不容易。”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