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比如以性别来划分,男性喜欢功能性搜索,女性更喜欢娱乐性搜索。这种差异造就了女性将自己更多的时间泡在手机的各种应用上面(男性偏好于在需要的时候才使用),由此带来的结果是:和由男性主导的PC时代不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受30岁左右成熟女性人群的推动。一方面从侧面解释了为何在移动平台上挤占零碎时间的休闲小游戏、拍照类应用会迅速风靡——尽管许多热门游戏简单到在游戏发烧友看来觉得“弱智”。另一方面,一个由30岁左右女性引领的移动互联网将会带来更加深远的社会影响。
此外,传统的观念认为手机购物的主流人群是一线城市女性白领,事实并非如此。在手机购物这个族群中,来自体制内的中高收入者是主力人群(很多事业单位上班时间不能上外网),并且这个族群对使用手机第三方支付和手机银行有着很高的认可度。
这些在常理看来不可思议的结论,在移动互联网上正在被海量的用户数据进行着验证。事实上,族群化趋势之明显也远远超过了一般意义上人们的想象,从某种程度上看这也是时代的必然。
“这个社会的发展越来越细分化。细分化本身是一个扩散的过程,但是它又需要找凝聚感,那么就会出现族群以自己的价值观、情感、事业联合在一起的一些小族群。看起来很小,但是这些族群合在一起是惊人的大。看起来是小趋势,其实是一个巨大的分裂型的大趋势。这种状态所具有的社会意义要远远强于那些大而无当的说法,而这种细节每描述出一个,所代表的对社会的洞见就会深入很多。”手机族群化的研究者,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第一象限学术顾问刘德寰说。
同时,移动互联网带给我们一个全新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过去的“经验”时常会失效。从对这个世界中不同族群的研究出发,或许能够窥视到这个神秘社会的运行规律。
“在移动互联网这个新世界中,无数人都嗅到了其中蕴藏着巨大机会,但是具体的机会在哪里,却很难看清。若是能用社会学的方法去研究10亿手机用户中每个典型群体的生活方式,就会看到他们其实是由一个个具有明显特征的族群构成的。并且,如果用族群的思维方式去重新审视移动互联网,会发现其实个中别有洞天。”刘德寰认为。
从族群的宏观层面,如果我们进行深入解读就会发现,这17个族群在沟通、实用、自助和娱乐四个维度组成的象限中并不是等量分布,这也反映了国内移动互联网真实的发展阶段。
围绕实用和自助的需求聚集了6个族群,其中包括用户基数最大的折扣族和理财族,呈现最密集的分布。这表明通过手机进行自助式的实用搜索,仍然是当前手机用户最主要的行为习惯。手机在当前更主要的是作为一种工具被使用。
出人意料的是,尽管移动互联网的社交机会一直被津津乐道,基于手机互联的弹性社交也方兴未艾。然而,数据显示,在沟通和娱乐的象限中,仅仅只有3个族群,规模并不是很大。毕竟,和移动社交的美好憧憬相对比的是,当前智能手机的普及率在国内依然不高。在大多数人还没有习惯去使用智能手机的时候,手机的娱乐沟通属性自然会让位于工具属性。这也是为什么尽管微信和米聊已经蔚然成风,但是大多数人还是无法跟短信说再见。相反,手机搜索在当前却有着广阔的市场需求。
不过,随着移动互联网在今后两年真正普及,这些族群势必还会发生变化,在沟通的象限中将会成长出更多更大的族群。当手机真正成为人们在移动互联的接入终端,围绕沟通的需求将会爆发出更大的创新潜力。而在当前的手机应用中,工具类和娱乐类应用依然是主流,更多的时候,手机还是作为搜索的利器或是迷你型的游戏机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事实上,在苹果和Android的应用商店中,各家开发者早已争相填补工具类应用的空白,围绕同一类型的工具竞争激烈。可以预计,在今后两年中工具类族群不会有太迅猛的发展,当然不排除随着移动互联网发展带来的人们新的工具类需求。
而在娱乐类族群中,由于手机天生的贴身和娱乐属性,未来还会产生更多的娱乐类应用出来。但是,尽管应用数量会增长,却很难再演变出新的族群。而随着将来手机社交的发展成熟,自助类的族群增长潜力有限,人群基数也将会进一步缩水。
新媒体与新广告
在移动互联网族群化趋势下,第一个深受影响的就是手机的媒体化趋势下的广告模式变革。
本次《手机人》研究的发起者之一,3G门户总裁张向东认为,移动互联族群化的出现让移动广告的精准化不再只是一句口号。“在现在发展阶段来看,对于族群的分析是我们作为媒体价值向实现客户信息传递价值里面非常重要的一块。最明显的,就是告诉广告主如何区别用户类型。”
例如,在人们的印象中,银行是一个相对保守和传统的行业,然而对族群的认识,却成为了这个传统行业与移动互联产生化学反应的桥梁。在对手机用户进行族群研究之后,3G门户惊喜地发现手机的折扣族往往是对手机银行业务最感兴趣的一类人。许多用户寻求折扣的行为大都发生在出门在外的场景中,而折扣行为又往往与手机支付相伴,这就让一直希望进入移动领域而不得门道的银行看到了机会。
不久前广东发展银行希望推广他们的信用卡业务。3G门户在看到了对族群趋势的判断之后发现主打折扣的广发信用卡其实和折扣族这一族群是深度契合的,于是帮助广发行依此进行针对性广告投放,效果非常明显。”张向东介绍道。
除了族群化直接带来的精准广告投放机会,越来越清晰的族群形象也给许多广告创新带来了启发。
移动互联用户中有一个典型的族群是App达人。这类人群热衷于尝试各种新的、好玩的App,是新技术的疯狂追随者,喜欢标新立异,讨厌一切没有个性的东西。围绕这种App重度适用人群,一些企业就开发出好玩的App作为一种广告的新形式。
比如说飞利浦照明最近开发出一款照明类App,就是教用户怎么样布置家里的灯光,可以让灯光感觉更好,使用者在获得实用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了飞利浦的广告。同样的尝试还来自凡客。在凡客的一款App中,用户上传自己的照片,跟凡客的T恤一起就可以合成一张穿着新款T恤的照片,在娱乐的同时还兼具试衣功能。
来自商家的这些尝试只是一个开始。随着移动互联族群化趋势更加明显,广告业还将面临更加深刻的变革。“我一直相信移动互联网会重新定义广告。基于手机的广告最终一定会变成对用户有用的信息。以前大众媒体的广告是广而告之,而移动互联网上的广告会越来越针对个人。”3G门户总裁张向东说。
族群的交叉与演进

在深刻影响广告的同时,手机用户的族群化趋势也将对移动应用开发的层面带来深远的影响。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