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不下来的投资者
即使有那么一些有想法有坚持的创业者,即使有那么一些愿意慢下来的创业者,可是,在这块市场的游戏中,最大最紧要的法则却是:谁有钱,谁做主。
并不是谁都能像刘强东一样,能一而再再而三地于并不十分有利的局面下从投资者手中拿到钱,也不是谁都能像贝佐斯一样在业务亏损的情况下依然让投资者花更多的时间去等待。
如果说创业者还或多或少是一群有理想愿意为事业牺牲的人的话,那么,绝大多数投资者则根本就是趋利而行,他们最关注的是,能够如何尽快多地从创业者的事业中榨取到尽可能多的利益,如何能够尽可能快套现,如何以最低的风险获得最多的收益。
中国市场上的投资人,似乎浸淫大环境太久,变得没有耐性、急于求成,创业者对他们而言不过是赚钱的工具而已。双方的关系似乎往往也不融洽,双方之间的各种趔趄、纷争总是如晚间黄金档的电视剧一般固定上演。
那些想拿到投资的创业者,想拿到更多钱的创业者,面对这样的投资者和投资环境,又哪能慢得下来呢?
用户的快手
也许,另外一个让人沮丧的问题在于,这块市场上的用户实在太过薄情寡义,实在太过善变,他们似乎就像精通于变脸游戏的演员一般,没人可以预测、琢磨他们究竟会喜欢什么、会选择什么。
构建在校内关系基础上的人人曾经风光无限,但是在新浪微博推出后迅速颓废下去;人人都以为即使微博业务即使不赚钱,新浪也可凭此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赢得先机,孰料半路杀出微信;微信在米聊之后才推出,但如今用户数量却几乎是前者的10倍有余。
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在互联网时代,这句话是如此残酷而真切。
在新产品、新服务、新应用层出不穷不断涌现的情况下,用户如何才能看到你的作品,如何让他们使用你的产品,如何保证一直使用而不会抛弃你的产品?
很多时候,中国的创业者面对的往往都是小白用户,他们往往并不在意你的技术有多先进,不在意你在细节方面花费了多少心思,不在意你的用户体验到底有多么优秀,反正只要投其所好,哪怕毫无下限和节操可言,也总能从他们身上赚钱赚得盆满钵溢。
这是一群真正口碑传播的用户,他们不会自己去尝试,只会口耳相传并行成一种惯性和定势,只要出现什么新的应用,他们都会一窝蜂地使用,然后等到下一款产品出现时又再度蜂拥。
谁火用谁,谁新用谁,这就是典型用户的心态,面对这样没有耐性的浮躁用户,创业者敢慢下去吗?
快、快、快、快。这已经成为当今中国互联网发展的四字真言。
在如此急速而浮躁的环境中,创业者焉敢降速?又怎么可能出现慢公司?在大公司有心“慢”下来而不可得的当下,创业者却因为各种原因不得不快马加鞭、紧起直追——这样的悖论和反讽也许只有在中国互联网环境中才会出现。
若干年后,再度回顾这段狂飙突进的互联网发展史,我们将做何感想呢?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