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O2O关键词:本地化、服务、坚持
大而全,是目前各类网站依旧存在的通病,动辄扩张上百个地方分站,而售卖的产品又是由总部统一设计安排的,是否适合这个行业?似乎并不在他们考虑的范围当中。
产品的功能单一、包装过度,最终造成了客户的反感和抵制,以为最终的效果与业务员当初的宣传相差太大,业务员能力和专业水平的参差不齐也毁了产品的本质。
最为关键的是:面向不同的行业时,当前的O2O产品非常薄弱。例如:餐饮卖券、旅游卖券、影楼卖券、家装卖券,要么就是低价卖产品。消费者无所适从,低价意味着商家的利润减少,虽然可能有个案通过数量弥补这一点,但并非所有商家都能成功。所以以次充好的服务和产品,又帮恶性循环一臂之力。
消费者真正需要的O2O服务,是基于本地化的服务,大站在落地的时候,往往采取外包加盟的形式,或者是直营的形式,表面上看似解决了本地化,实际上连边都没挨着。
一个300万人口的中型城市,恐怕市场的容量,就不会是靠一个站十几个员工或者几十个员工能全部覆盖的吧?为了业绩考核不择手段的拉拢客户,又为了业绩拖欠商家收入,又是一大恶行。
而每个行业之间规则又各不相同,就热门行业而言:房产、家装、汽车、婚嫁、亲子等大宗消费的市场不言而喻,虽然有垂直网站的进入,除极个别网站有所建树,目前市场并没有完全丧失,而其他利润相对稀薄的行业,却又成为“O2O”的重灾区,又出现前文所出现的恶性循环。
本地化的服务,不可能靠网站方独立解决,更不可能靠简单的互联网产品来解决,在O2O面临中国市场时,应该发动商家的力量,来解决相关问题。最终的服务,不可能由网站解决,而解铃人须系铃人,很多人说目前这不靠谱,其实现在微博上涌现了很多成功的萌芽,包括一些淘宝商家,都能比较好的解决全部或者一部分服务问题。
好的产品、好的服务、好的买家,这才能形成OnlineToOffline的良性循环。而网站需要做的:
1.建立合适的产品让不同行业的商家有自我展示的机会。
2.让商家自己运营和维护产品。
3.商家和网站均形成口碑效应。
4.让商家和网友都离不开你的平台,只有你的平台才能买到好的产品和服务。
5.线上交流,线下交易
6.互联网消费代表性价比,但不代表低价和低品质。
7.推广代表影响力,所以请忘记流量和SEO吧。
8.坚持做下去。
后记:
很多人看完,可能觉得作者是乌托邦,实际上,文中所述均为有实际案例,而笔者至今认为能实现的比较好的是很多地方门户网站,也恰恰不少网站已经做的很好。一个行业收入过百万乃至千万的比比皆是,至于转化率么?有家装行业商家自己能做到80%以上客户转化。还不是大城市。
所以市场巨大,而路途遥远,浮躁的互联网,任何模式,只有静下心来做专业、深度有效的服务,专业和深度并非技术的专业,而是行业的专业和深度。这才能最终得到市场,其他一切,都是虚无。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