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的心病,节节攀升的坏账 坏账是网贷平台不能说的秘密,有苦不能说,烂死在肚子里也只能强颜欢笑。很多网贷平台对外公布坏账在3%以内,说实话,这也只是自欺欺人的说法。那么目前网贷平台的坏账到底到了怎样危险的程度?
朋友所在的公司无论对内对外都宣称自己的坏账在2%以内。现在看来多么的可笑!我在朋友公司的借贷平台进行过亲身实践,去年下半年拿了一笔小钱在该网站上进行分散投资,每笔都以最低金额(50元)来投标,总共投了将近200笔,半年下来,逾期的贷款标超过10%(据说该公司规模在行业里知名度很高,从公司规模和行业关注度上来看是名列前茅的)。
读者一定很困惑,为什么坏账这么多,网贷平台还能生存,并且还有这么多公司跃跃欲试要加入。据笔者朋友介绍,他们公司从去年7月到今年2月份,员工数量增长了200%;今年半年不到的时间完成了去年一整年的业绩。是的,通过扩大规模,大量的吸纳资金来掩盖高居不下的坏账率。公司规模做大后,用“豪华”的阵容去“整合”资源拓展更多的边际业务,比如信托产品,理财产品等等。至于是怎么操作的,笔者不懂金融,也没有参与到理财部门所以无法告知了。但是这样做的风险极高,一是“豪华”背后公司管理混乱,另外经营成本甚至远远超出盈利,自上而下处于“大跃进”状态。要让公司正常运作下去,只能通过扩大资金规模。试想过假如公司资金链出现了一点点问题,就会完全崩盘。随着一大批“跑路贷”事件的曝光,对这个行业的担忧也越来越多。
约半个月前,接到网贷公司的朋友电话,说最近很空,约我出来喝咖啡吐吐槽。见面后又聊到网贷行业,他透露的一些信息足以让我这个外行的人感到震惊。当我问道:你们公司的业务风风火火,你怎么有空和我出来喝咖啡?朋友深叹一口气:你看到的只是表面现象,不过这个公司确实让很多人发财了。
下面是我了解的一些信息。为了促进业绩,公司给业务部门高额的提成,特别是贷款端的业务员(据说很多是学校刚毕业的学生),每个月提成都有几万。那么业务员拓展的贷款客户不还钱怎么办?业务员不负责!这就是坏账的又一症结!于是贷款业务员发展各种代理,收集各种垃圾客户,赚取诱人的高额提成。一年的快速扩张,企业经营者急功近利的心态让坏账急剧膨胀,跑路贷事件频发让经营者不得不面对坏账的事实,并且惊愕坏账清算的结果。于是贷款端暂停放款,集中精力开展催收,理财端资金排队。这种疾病乱投医的做法只会导致公司和整个行业的经营生态遭受巨大打击,业务员带着垃圾客户一起“跳槽”,风险再转移到另一个网贷平台。当然这种状况不会持续太久,经营者最终还是会选择继续招人,继续放款,因为停不下来!理财资金不能长期排队,资金要加速流动公司才能继续存活下去!于是资金需求也越来越大,以此来覆盖越来越大的坏账缺口和巨额的运营成本!
鱼目混杂,亟待监管
中国的P2P行业很不成熟,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中国征信体系和诚信环境不完善,无法监控到贷款人的民间融资记录。随着网贷行业的发展,甚至培养了一批“骗贷专业户”,他们了解网贷的贷款流程,通过资料造假,经营场地短期租赁来骗取贷款。对于风控人员的电话中提的问题应对自如,甚至懂得如何制造繁荣景象来迷惑上门考察的风控人员。(了解到朋友公司碰到很多类似的案例,笔者推测不排除有业务员和贷款客户勾结的现象,原因请参照上述文字)
二、交易平台安全性令人堪忧。网贷平台涉及的交易资金非常的庞大,每天交易额可达几十万,甚至几百万。而因为这种模式的门槛低,很多公司仅仅花几千元就可以买到现成的平台;而一些公司虽然找技术人员自行开发,但是由于管理层不懂技术,技术人员对于这样的业务模式又很陌生,因此开发出来的系统存在很多的漏洞。随着行业业务规模的增长,系统问题也越来越严重,投资人的资金安全令人堪忧。调查过一些论坛,有很多投资人投诉网贷平台不能及时垫付,或者资金账目对不上。
三、交易资金并不是一对一进行,而是经过网站平台的账户,万一平台卷款逃跑,投资人将血本无归。虽然现在很多平台打着“第三方支付”的旗号,想澄清自己不吸储放贷。事实不是这样的!交易双方的钱是通过第三方账户进行充值,这种方式并不能保证资金的安全性,投资人的钱最终还是会先到网贷平台的公司账户,由公司账户再转入贷款人账户。到目前为止,没有一家网贷平台解决资金托管的问题。
截止2012年12月底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国内活跃的网贷平台有300家,有关部门要尽快出台相关政策进行监管,否则这将是一个定时炸弹,威胁着中国的金融市场。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