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想着父亲在广东和自己赛跑,胡晓旗就动力十足。记者张偲摄
汉网消息 记者汪健通讯员熊鹃
70年代出生的独生女不多,胡晓旗这样的“特保儿”,自是被父母视若掌上明珠。她的“双利”电线今年销售可能上亿,但父亲的老熟人却老爱开她的玩笑:“旗旗呀,老胡今年的销售只怕要到4亿了吧,你咧?”她只好呵呵一笑,“快了,就快赶上了”。
教女第一课 摇摇耳朵就赚钱
1985年,胡冬元从武汉铝厂借调到江岸区朱家河村的一个小电线厂当厂长。厂只有8亩地,60号人,说是和朱家河村合办,对方基本上没管事。
不过正是“无依无靠”,锻炼了老胡独立生存的能力。为给电线找销路,老胡成天河南、湖南的到处跑,倒也广结人脉,为胡家日后创业奠定了基础。
90年代早中期,国家基建项目大量上马,电线、电缆需求量很大。哪里有大型电网改造项目启动,哪里就会冒出一批电线电缆厂。但电线原料铝锭仍由国企生产、经营,而当时基建一般按省域组织,一旦哪个省的大型项目启动,该省原料价格短期会剧烈波动。而当时信息传递远不如现在通畅,省份之间原料就形成不小的差价。胡冬元发现了这一商机。
1995年,刚进厂上班的胡晓旗就领教了父亲怎么靠耳朵赚到钱。因为老胡人脉广,哪里的铝涨价了,哪里的铝锭短缺了,他比一些大厂的销售经理还灵。这年7月的时候,江西一个客户打电话说,他们那里铝锭又断货了,问他在湖北能不能进到货。老胡一电话打到湖北丹江铝厂问发货价,竟比江西的购价一吨便宜好几百元。老胡不动声色地订了500吨货。
整个过程,小胡都在场旁听。几个电话,不到半小时,老爹连屁股都没挪,就净赚几万元。“那天,父亲跟我讲了很多生意上的门道,我也是在那次明白什么叫‘功夫在棋外’。”
咬定青山 坚定高端民用线方向
1998年,电线厂改制成双利电线电缆有限公司,老胡买下小厂成为董事长,小胡当总经理助理兼销售员。
公司成立伊始,到处缺钱。老胡却花数万元,让自己的产品通过了ISO9000认证。面对困惑的小胡,老胡神秘耳语:等着看,今后靠信誉取胜,你别看那些水货厂家闹得欢,折腾不了几年啰。
公司新开张,老胡经过深思熟虑决定投产铜芯电线。当时市场普遍还用铝芯线,两者价格相差几倍。但铜芯线寿命长、导电性、安全性都高过铝芯线,铜芯替代铝芯肯定是大势所趋。而且老胡还要做铜芯线里的高端产品,质量向一线品牌看齐,价格盯紧二线品牌,希望藉此打开市场。
|